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六章 联手闯茶市(1 / 2)

第六章 联手闯茶市

搭完茶棚后,不久,农旺年又有了新的打算:准备在饮马河上搭个小木桥,以渡行人。

长期以来,他目睹来来往往的路人被一条小河阻隔,出行多有不便,所以他决心搭个小木桥。现在自家条件允许,这才开始谋划此事。

农旺年在山上寻摸了几天,看好几棵粗壮笔直的大树。说干就干,他带着儿子上山砍树,砍好了,就拖下山,这样往返数日,再将树锯开,进行自然阴干,现在,院子里已塞得满满当当的,就像一个做木材生意的铺子。

农旺年觉得木材干的差不多了,就准备动手搭桥了。

农旺年做事是个蛮讲究的人,之前,他已查看了搭桥的具体位置,选好了石墩,以便立木柱,然后测量桥的宽窄和长度,大致需要多少木材用量,做到心中有数。

村民得知此事后,有的过来抬木头,有的帮忙做木工活,忙乎了一阵子,不久,一座简易的小木桥就在饮马河上搭起来了。来往的村民和路人无不称赞。

这天晚上,父子俩在一起喝茶。

农敬堂问道:“父亲,为何搭桥?”

“搭桥,小功也,而行人履之,如绝地之逢生。”

说完,农旺年喝了口茶,又补充道:“做事重在行动,事不在大小,关键是用心去做。”

农敬堂连忙说:“父亲,孩儿谨记在心。”

在龙岩村这个点上,北通襄豫,南达荆宜,西连川蜀,挑夫平日往来,无不汗流浃背,而搭一座小木桥,则为他们同渡迷津。正是“桥修河心利涉,而河尤大水”。

桥搭好了,这也实现了农旺年多年的心愿。这几天他格外开心,走起路来,就像弹钢琴一样,步调都是充满音乐般的节奏感。

其实,他还有一个心愿未了,那就是他父亲临终前交代他的——“呼唤茶神”!

农旺年的结拜兄弟徐才运,是南颐县凤山镇人,那一带商人较多,有些大户人家。徐家在当地名气不是很大。他是边学边做,完全靠自己打拼,慢慢的跑起了木材和生漆买卖,逐渐有些积蓄,正想拓展其它门路。

这时,他想到了农旺年,何不与老兄做茶叶生意?

而农旺年是个地地道道的茶农,以自产自饮为主,还有几亩薄田种些其它农作物,是一家老小的口粮,日子过得紧巴巴的。所以农旺年即使想做茶叶生意,也是有心无力。

不过,他不是没有想过,但转念一想,时候不到,这事也就搁下了。

这天上午,徐才运特地来到农旺年家,想跟他合计合计茶叶的事:

“我这次来是想商量一件事,不知老兄意下如何?”

“老弟,有事请讲,无需客套。”农旺年递过去一碗茶水。

徐才运喝着茶,放下碗,说:“我想与老兄一起做茶叶生意,怎么样?”

农旺年没有一点心理准备,略微想了一下,说:“好啊,不过我没有本钱,也没有做过买卖,就怕做不好,为难老弟了。”

徐才运一听有戏,连忙说:“那好,老兄只负责做茶叶,我负责外销,如何?”

“好的,我做茶叶没问题。”农旺年满口答应。

农家毕竟是做茶世家,功底还是有的,只是时运不济,难有作为。

徐才运常年跑外,见识广:“西北之地喝茶的人多,茶叶销量大,但不产茶,我琢磨着,这茶叶销路不会差。”

农旺年点头说道:“嗯,这个我放心老弟!”

今天,徐才运之所以提起茶事,是经过深思熟虑:“我俩四六开,老兄占六成,我占四成,你看行不?”

“这不行,怎么能让老弟吃亏呢,你看这样行不行,我们兄弟二人,干脆二一添作五,各占一半。”农旺年说的是心里话。

徐才运本想坚持原先的想法,听农旺年这么一说,就同意了。他还是有点不好意思,便说道:“那小弟占便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