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2372章 或者是买上一两上茅房的卫生纸(求订阅求票)(2 / 2)


“就像有些小娃娃,想要去买些麦芽糖,要么就花上一文钱,买上小半斤,要么,就只有从家里边舀些粮食,拿去换糖。”

“还有小婿更看到,百姓们若是饿了,花上一个铜板,就可以买下两个饼一碗汤吃顿好的。”

“可倘若是一些食量小的小娃娃,一个饼一碗汤,兴许就够了,多的那个饼,只能揣着……”

听着程三郎说起的这些生动的事例,不论是李世民父子,还是一旁的赵昆,也都是听得频频颔首,深以为然。

而程三郎是越说越得意,眉飞色舞地继续述着着老百姓们没有零钱的痛点。

“还有咱们洛城城内的各处公厕贩卖的那些卫生纸,一文钱就能买一斤。问题是就算是蹿稀一天怕是用不完……”

“噗呲……”李恪直接拿嘴放了个哑屁,赶紧扭开了脑袋。

李世民原本听得深以为然的表情直接石化,翘起手指头,差点戳到程三郎的厚脸皮上。

“……嘿嘿,口误,口误,反正大家都懂,总之,小婿认识到这个问题之后,痛定思痛。

决定要为了我大唐的百姓能够更加轻松而又灵活的使用钱币,所以决定弄出了这种小钱……”

大唐立国以来,已然废除了秦时开始推行的货币度量,以二十四铢为一两的二十四进制。

大唐是以十钱为一两,钱币的计量单位,也是以厘、分、钱、两的十进制。

这也就是后来的常用的市斤,市两的规制,大唐是十厘为一分,十分为一钱,十钱为一两,十两为一斤。

相当标准的十进制,兴许到了这里,就有杠精要蹦出来,古代不是十六两为一斤的吗?

那是在乱世的时候,也就是元朝末年,由于地主阶级控制了经济命脉,地主阶级收租收税就出现一斤多两的情况。

而同时商人卖出的时候,却相反出现一斤少两的情况。全是由于农耕经济占据主导,导致一斤多两成为主流。

这样发展到了一定时间之后就出现了公开多两,由于百姓无力抗争,只能接受现实。

于是一斤多于十两的计量剥削模式,反而成为了主流,元末时期,综合折算下来,一斤大约十六两左右。

而直到明朝建立之后,由于老百姓的习惯,也就沿用了一斤等于十六两的乱制,但是一两等于十钱,一钱等于十分都没有变化。

也就是说,一斤等于十六两,这是人吃人的旧社会剥削阶级,生生用他们丑陋的嘴脸,将十进制给歪曲成了那副鬼样子。

当然,那种乱像,怎么也得几百年之后才会出现,关程三郎屁事。

强盛的大唐,仍旧用强大的军事力量以及治政能力,悍卫着十进制的标准。

程处弼继续唾沫星子横飞的进行着总结陈词。

“……小婿就由此得到了零感,弄出了这种小的钱币,亦可称为一分钱,十分为一钱,而十钱一两。”

“一分钱,兴许买不了一张饼,但可以买一碗粥,或者是块一小块麦芽糖,又或者是一两上茅房的卫生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