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十八章无昼无夜(2 / 2)


进山搜寻考古队,协助张宏伟的科考队完成科考,原本并不复杂的任务因为大雾的关系变得失去了控制,考古队没找到只捡到了一个偷工具的挑夫,搜寻队自身也迷路了,电台通讯联系信号时好时坏。

搜索队在一条崎岖的山路上艰难前行,不时有人滑倒,大雾让周围的一切包括身上的衣服都变得湿漉漉的,贴在身上不仅非常难受还寒意逼人。

郑爱民神态紧张来到楚南飞身旁压低声音道:“队长你过来一下,这边有发现。”

楚南飞点了点头,显然郑爱民发现了一些特别的事情,否则不会以这种方式告诉自己。

郑爱民带着楚南飞偏离的山路穿过一片竹林来到一处相对独立的高地,一旁有一个干涸的水潭,说是水潭更像是一个地下溶洞的入口,直径十几公尺漆黑不见底的深洞让楚南飞不由自主的想起了深渊那无声无息悄然漫延的黑暗。

高地的底部大约有半亩地大的面积相对平坦,几颗树并排长在崖壁的边缘,从军事的角度来讲这里视野开阔易守难攻,是一个宿营的绝佳位置。

但是,这里明显已经有宿营过的痕迹,楚南飞抱着极大的希望进行了一番搜寻,结果发现这个宿营地的宿营痕迹几乎都能称得上宿营遗址了,起码几十年了。

连帐篷钉都已经锈蚀腐烂不像样了,忽然,楚南飞愣在了原地,烂掉的军用帆布帐篷上的编号?一旁被枯枝烂叶掩盖的尼龙帐篷?铝合金骨架?

尼龙帐篷和铝合金骨架似乎是这几年才流行起来的,军用帐篷上模糊不清的编码引起了楚南飞的注意力,楚南飞蹲下用水壶里面的水开始擦拭满是泥土的帐篷残余的编码处,很快一行编码鲜露出来LH209919850111C35,楚南飞顿时目瞪口呆。

陆军后勤批次后1985年01月11日,由编号备案中部35厂检验出厂,是这种85式寒区班用帆布帐篷的第一批,很多部队还没有配发,反而优先支援给了北疆、石油、科考、考古等特殊野外作业的单位。

去年出厂的帐篷怎么可能腐蚀得如此严重?连防锈底漆都脱落了?就算是环境潮湿酸度较大的环境中,至少也需要十几、二十年才能损毁腐蚀到如此程度。

楚南飞命令郑爱民把队伍带过来,准备在宿营的同时对此地进行搜寻挖掘,寻找任何可能的蛛丝马迹,因为楚南飞知道,这种帐篷从配发到使用还没有半年时间,也就是说最多三、四个月前有科考或者勘探队伍在这里驻扎宿营,但是不明原因的却留下了帐篷?要知道这种帐篷在各个单位都是登记的共用物资,不容轻易损毁,更别提遗弃了。

另外那个破破烂烂的尼龙双人铝合金支架帐篷上全部都是外文,显然是高档的舶来品,这种玩意国内并不多见。

这个宿营地遗留的物资与物品充满了诡异,楚南飞觉得自己有必要利用宿营的机会进行一次彻底的调查,到底是什么人在这里宿营,这些人的去向?他们的目的又是什么?

经过一番搜寻,大到被遗弃的帐篷,小到吃饭用的锅碗瓢盆,还有几块被遗弃的电台电池?没有一样物品能够说明和证实营地使用者的身份。

篝火在浓雾中燃起,潮湿的木柴冒出的滚滚浓烟因为浓雾的关系也无人理会,大家都凑在篝火前将被雾水打湿的衣物架在一旁,浓雾中似乎只有篝火才能给众人带来安全感和温暖。

楚南飞站在电台前,黄媛媛在紧张的调试着电台,耳机中依然充斥着大量的电磁干扰杂音,黄媛媛无奈的对楚南飞摇了摇头:“楚连长,干扰源似乎越来越强了。”

楚南飞眉头紧锁,搜索分队从出发到宿营地一天时间,大致前进了十五公里的距离,大约三小时前

,电台的信号还时有时无,抵达宿营地后电台彻底失去了信号。

楚南飞检查了一下携带的干粮,原本是计划七天的干粮,因为习惯了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但是眼下山里的一切似乎都在悄然发生变化,拳头大的不知名野果随处可见,不到危难关头是没有人敢轻易尝试这些看上去极为诱人的果子。

一枚信号弹腾空而起,望着信号弹消失在浓雾中,楚南飞将信号枪丢还给了张金生,张金生望着四周的浓雾:“楚队长,我觉得这雾肯定有问题,我建议我们顺着溪流走,一则可以明辨方向,二则可以保障我们的用水安全。”

楚南飞犹豫了一下点了点头:“之前李报国也和我提过类似的建议,如果我们沿着溪流走确实可以有机会脱离浓雾笼罩范围,但是同时也代表着我们放弃了搜索考古队的任务。”

张金生忽然觉得手掌心一阵奇痒难忍,解开纱布看了一眼急忙把手插进裤子口袋中,若无其事道:“楚队长,我们现在必须承认我们已经迷失了方向,这么大面积的山区被大雾笼罩,寻找考古队无疑是大海捞针。”

当啷,一个空饼干桶被一名科考队员随意的丢在乱石上。

“保持安静!”被楚南飞训斥的科考队员做了一个鬼脸跑到一旁钻入帐篷。

是撤离还是继续漫无目的的搜寻?楚南飞有些焦虑,这场突如其来的大雾让一切全部变得失控,更令人不安的是浓雾笼罩下,一切似乎都在发生悄然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