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二十七章 取经汪秀才(1 / 2)

第二十七章 取经汪秀才

茶坊经营有些时日了。如何才能持续发展、壮大茶业呢?

巫青思考后,便与农庐商量,决定先去拜访名师,外出取经。经打听,他俩选中了汪秀才,准备去拜访他。

这天早上醒来,巫青见天气不错,手上也没有急事,就与农庐前往汪氏山庄。

这汪氏山庄在青莲镇西边、凤山脚下。走了近两个时辰,他俩来到山庄前。只见山庄因竹为屋,四周种茶,院落极幽僻。

庄主是个秀才,自号“荆山居士”,嗜茶,喜静,不大与人来往。

经过一段曲曲弯弯的路程,这时,他俩已经进入僻静的山庄,直奔庄主人。

“来者何人?”汪秀才劈头就是一句。

巫青答道:“我们是青莲镇龙岩村的。”

“来此为何?”汪秀才并不欢迎。

巫青接着说:“我们是茶农,在村里开了个茶坊,是来向您讨教的。”

“如果是为茶,那请坐!”汪秀才松了口。

“我们事先没有通报,多有打扰,还请您多多包涵!”巫青客客气气地说。

这时,汪秀才并没有责怪之意。于是,汪秀才就带他俩到竹间品茶。这是他多年的待客习惯,来者一般有所耳闻。他家有一个古茶园,茶树为当地的老茶种大叶茶,古人以这种大叶茶制作成半发酵茶。

汪秀才说:“寒舍简陋,委屈二位了。”

“给您添麻烦了。”农庐这才敢开口。

“当户青山藏凤尾,卷帘白水试龙团。”汪秀才直接来了一句诗。

这正是汪秀才家茶叶传统品质的真实写照。随后递上茶杯,说:“请二位品茶!”

“方焙凤山雨前茶,今饮青溪神仙汤。”巫青略知一二,借此说明汪秀才家的地名和茶叶品性。

汪秀才见巫青出口不凡,夸奖道:“好诗句。”

寒暄过后,已经喝了几杯茶,该是进入正题的时候了,巫青说:“这次专程过来拜访先生,还请您多多指教!”

“指教谈不上,我们可以边喝边聊。”汪秀才已经接纳了他俩。

巫青说:“这泡茶的水与茶叶之间有何奥妙?”

“你看,刚才泡茶的水,就是从这坛中开封口取的水。”说着,汪秀才将他俩领到一个白色坛子边。只见坛子里晶莹如玉,水质十分清澈。

“这就是青溪龙女泉的泉水。”汪秀才说出实情,又补充道:“这水要山泉水为上,那青溪水出自秀碧,洞多乳窟,中有飞泉流淌,最为深翘。”

巫青和农庐都“哦”了一声,原来如此。

接着,汪秀才毫无保留地说:“取好水,点燃松枝,淘洗好我们当地产的沙壶,把水煮到刚刚冒小气泡的温度,用温火烘烤雨前茶,是为妙。”

听后,他俩连连点头。

“来,你们再试几口。”汪秀才又新泡了一壶茶。这是在现身说法,让他俩掌握要领。

巫青呷了一口:“确实满口生香,爽口沁脾。”

农庐说“好茶。”

“你们是不是觉得有一种六根清净,烦恼全无,灵魂轻松,思维清醒之感?”汪秀才以提问的口吻进行总结。

这“六根”为佛教用语,是指眼、耳、鼻、舌、身、意,说的是六种感官或认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