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101章 若能调动玉山军,当可兵发梨园寨(1 / 2)

101章 若能调动玉山军,当可兵发梨园寨

朝廷直接出兵。

康承业的这个提议不可谓不大胆。

就朝廷眼下这点人马,连出城驻守东、西渭桥都需天子亲自出面去调节,还是在摸准了凤翔兵不会继续东进的前提下才敢小心翼翼出城。

康承业竟竟说要主动出兵,与邠宁军正面交锋……

杜让能大惊失色,忙向天子劝道:「万万不可兴兵!一个李茂贞已难以应付,如今又来了个王行瑜……只可晓之以大义,切不可兴兵事。况且京内刚刚平复,局势不稳,人心未附,实不宜兴兵事……圣上,三思啊。」

张濬从惊愕中醒来,却是极力赞成出兵,反驳道:「此等乱臣贼子,若但凡心中还有圣上的恩德,又如何会擅自出兵?与此等贼子讲什么君臣大义,何异于与虎谋皮?」

康承业也加入了论战:「老国公!凤翔擅自发兵朝廷,朝廷选择了忍让。邠宁军亦擅自夺占朝廷的疆土,朝廷再次忍让。若其余藩镇纷纷效仿,朝廷便是想再要忍让,可还有忍让的余地?李茂贞与王行瑜,朝廷无力同时还击,但也当择其一而退之,如此,方可彰朝廷之力,示圣上之恩威。」

杜让能道:「康军使说的固然有理,老夫也满心认同,然而李茂贞与王行瑜早有勾通,二人同气连枝,汝欲择其一而攻之,又如何能得?」

康承业摆了摆头,丝毫没给老国公留情面,直接批驳道:「老国公久在馆阁,不知晓水无常形、兵无常势的道理。梨园寨在京北,武功、奉天位于京西,相去百二十里,居中又有泾水隔断,如何不能择其一而攻之?眼下朝廷正与李茂贞唇齿争辩,当可起麻痹凤翔兵之效。又故意不与王行瑜猜度意图,而后突然兵临梨园寨下,那里又能有多少邠宁军人马?若下官所料不差,那些贼兵除望风而降一途,再无他法。」

杜让能不知兵事,不能辩驳康承业这番话,便转而道:「便如康军使所言,王行瑜不敢与朝廷军马正面交锋,可眼下京城内的局势,兵从何处?」

康承业立即答道:「既要出其不意,自然得出奇兵,不可以常理处之。下官以为,当尽起城中所有人马,毕其功于一役……」

顿了片刻后补充道:「包括玉山军。」

杜让能正要指明这一点。

他方才所言的城内局势不稳,主要指的便是杨守信的玉山军。

目前京内其余六军均未编成,要么人数尚未招够,要么军内制度未立、人心未齐,只杨守信的玉山军一军独大。合六军之力,方可压制住玉山军。

今早顺义、顺昌二军已出城,城内已渐有失衡之势。

若再要派兵出城,城内将彻底成玉山军的领地,杨守信若有异动,谁又能制?

康承业自然也想到了这一点,故而特意点明。

不只杜让能,张濬一时之间也没想明白:「依康军使的意思,那杨守信会跟着我们一道出城,迎击乱贼王行瑜?」

「大义所在,由不得他不从命。」

康承业慨然回道。

可单凭他这份慷慨意气,是说服不了杜、张二人的。

自扈陛、捧日二都脱离左神策军掌控后,杨守信的处境越发尴尬,然而他也不愧是杨复恭钦点的军府署理人,懂得一静不如一动的道理,既然形势已对他不利,就更不宜妄动,他将所有人马都收缩回军营内,活动范围也只限于昭化里到香积寺一带,不给人留下任何可趁之机,只默默注视着京城内的变化。

以他目前这种态势,是绝不可能调得动的。

康承业似乎没有这种忧虑,对着天子拜道:「圣上,臣请单骑入玉山军,劝服杨守信。」

杜让能和张濬不知当如何评价康承业这种行为,也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