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一章 父亲母亲(1 / 2)

第一章 父亲母亲

A、我与父辈

伟人也好,普通人也罢,凡是为其著书立传,都离不开生他养他的父母。古人云: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作为一个上数几代的农家子弟,我更不能例外。

那就从我的父辈开始讲起吧!

父亲生于1934年农历10月5日,名叫梁仁成,兄弟姊妹10人。在排序上他是老三,上面有两个姐姐;下面有五个弟弟,两个妹妹。其中,一个弟弟因患病后无钱医治很小就天折了。爷爷梁子安和奶奶王氏拉扯着9个子女,在“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旧社会,常常是吃了上顿没下顿,被逼无奈,爷爷奶奶只好领着孩子们以讨饭为生。

爷爷的父亲名叫梁尚志,世代以农耕为生,艰辛度日。他和老奶奶生有两个儿子,即爷爷梁子安和二爷爷梁银安。由于家境贫寒,作为长子的爷爷梁子安在家守家,二爷爷梁银安只好带着二奶奶“闯关东”。他们一直走到靠近俄罗斯的黑龙江黑河,在那里安家落户,最后,客死他乡。

父亲作为一家中的长子,不但一天学没上过,而且,在富家子弟坐在学堂读书识字的时候,他七、八岁就跟着姐姐、领着弟妹四处讨饭。父亲长到14岁,就到济南族中的一个亲戚家“扛活”(用现在的话就是打工),除了能吃饱肚子外,还能有几块钱的工钱补贴家用。“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还没有成年的父亲,在那里学会了炸油条、做糕点等养家糊口之技。

1949年10月1日,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在亿万人民的欢呼声中,受尽压迫、剥削的农民分到了久违的土地和耕牛,当家做了主人。“翻身不忘共产党,幸福不忘毛主席!”这是翻身得解放的亿万贫苦大众的共同心声。他们立志改天换地、当家作主的热情从来没有如此高涨。在全国一片大好的形势下,父亲也回到了家乡积极投身到伟大的社会变革中。

1950年,新中国刚刚成立,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发动了朝鲜战争,并且,轰炸我国丹东地区,把战火燃烧到了鸭绿江边,严重威胁着新中国的安全。1950年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在司令员兼政委彭德怀率领下,雄赳赳气昂昂地跨过鸭绿江,开赴朝鲜战场。10月25日揭开了抗美援朝战争的序幕。

正当抗美援朝战争打得如火如荼之际,1953年2月,年仅19岁的父亲积极响应党中央发出的“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伟大号召,踊跃报名参加了中国人民志愿军。父亲作为增援的后续部队在经过简短的应急训练后,就开赴了朝鲜战场。在朝鲜,父亲和所在部队爬高山、淌冰河,饿了就吃几口炒面;渴了就吃几口雪。他们日夜兼程准时到达上级指定位置。他们顾不上一路劳累,抓紧一切时间修工事、挖战壕,人人摩拳擦掌,誓与侵略者大战一场,为祖国人民争光。

父亲所在的第68野战军是一支具有光荣传统的英雄部队。在整个抗美援朝战争中,先后参加了“金城战役”、“529高地进攻战斗”、“北汉江左岸进攻战斗”、“572高地进攻战斗”等战役战斗。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他所在的团创造了举世闻名的“奇袭白虎团”的英雄壮举。

那是1953年7月,为了狠狠打击李承晚集团破坏朝鲜停战的罪恶行径,志愿军总部决定发起金城战役。7月10日,志愿军第68军第203师第609团副排长杨育才受命组织一个化装袭击班,深入敌后,以配合主力歼灭当面之敌——南朝鲜军首都师第1团。

杨育才接受任务后,迅速组织12人的侦察班,其中有两位朝鲜族同志担任联络员。为了便于袭击敌人,杨育才化装成南朝鲜军美国顾问,联络员韩淡年化装为南朝鲜军小队长,其余10人均化装为南朝鲜军士兵,头上戴着钢盔,脚蹬大头皮鞋,做好了出发前的一切准备工作。

13日夜,天空浓云密布,一场大雨即将袭来。夜色降临以后,志愿军出敌预料,向南朝鲜军发起突然进攻。志愿军西集团在突破前沿阵地后,第一梯队各师组织的渗透迂回支队迅速向南朝鲜军纵深穿插前进。此时杨育才率侦察班,在主力部队炮火的掩护下,沿着敌人后方公路飞快前进。他们抓俘虏,得口令,巧妙地通过敌人的道道岗卡,像12支利箭,直插二青洞“白虎团”团部所在地。

敌“白虎团”团部门前停着大小30多辆汽车。首都师副师长、机甲团团长等正在开会。而指挥部外,许多人进进出出,一片忙乱。

杨育才将侦察班分为三个小组,分头扑向敌人团部的作战室、电台和警卫室。规定以袭击警卫排的第一小组先开枪为号,各处一齐开火,将敌人一网打尽。

杨育才亲率第三小组摸向作战室。作战室内灯光通明,侦察员们悄无声息地潜伏到墙边,从窗口向里望去,只见一名敌军官正气急败坏地挂电话,像是询问刚才发生什么事情了,还有几名军官神情紧张地围坐在桌旁。

恰在此时,袭击警卫排的枪声响了起来。杨育才大喊一声:“打!”侦察员包月禄对准窗口投进两枚手榴弹。随着“轰轰”两声巨响,屋里的电灯熄灭了,霎时,屋里屋外浓烟弥漫,敌团部一时搞不清出了什么问题,乱作一团。趁着烟雾,侦察班像从天而降的神兵冲了进去,用机枪扫射,打得敌军措手不及,四处逃窜。敌机甲团团长当场毙命。其余敌军在前有枪口、后无退路的情况下,只好纷纷投降。被俘虏的敌炮兵营长,正忙着撕扯符号领章,想蒙混过关。只有敌副师长、白虎团团长等落荒而逃。

战斗结束了。侦察员拧亮手电筒,往屋里一照,只见室内一片狼籍。战士包月禄从墙角的铁架上一把扯下“老虎旗”,兴奋地高喊着“把敌人的老虎旗拿到手了!”随即,他又轻蔑地说:“什么‘白虎团’,分明是只纸老虎嘛。”他一面将旗缚在腰上,一面说“这是个证据,免得李承晚那老小子再赖账!”

杨育才率领侦察班凭着对党的忠诚和机智勇敢,仅用了14分钟就消灭了南朝鲜军首都师团部,共生俘16人,其中军官8人,毙伤54人,击毁汽车近40辆,缴获若干弹药、电台和一面“白虎团”团旗,侦察班无一伤亡,有力地配合了主力部队的作战行动。

战后,为表彰杨育才率侦察班歼灭南朝鲜王牌军“白虎团”的战功,1953年10月,志愿军总部为他记特等功,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务委员会授予杨育才“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给他颁发了一级国旗勋章和金星奖章及证书。

电影《奇袭白虎团》再现了这一精彩的战斗经过,银幕上侦察兵的光辉形象,至今仍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杨育才退休后,回到济南军区干休所休养。那时,我在山东省军区千佛山下的一个连职单位代理指导员。因为他是我从小崇拜的英雄,在一个“八一”节我请他为单位作了一场生动的革命传统报告。报告结束后,我们宴请这位父亲所在部队的英雄。席间,当他知道我还没找对象时,就高兴地对我说,他有一位老战友的女儿,在沈阳军区长春某野战医院当护士,据说长得很漂亮。因为他这位战友老家是山东苍山县的,所以想为女儿在济南找对象,以后好调回山东来。

这当然是后话了,在这里暂且不表。父亲当兵的第26年后,我应征入伍。说起来,我当兵的第46野战军与父亲所在的68野战军还有些渊源。

根据中央军委的指示精神,1975年各野战军进行了调防。原隶属济南军区的第68野战军从驻防地调防到东北,隶属沈阳军区;原隶属沈阳军区的第46野战军从驻防地调防到第68野战军原驻防地,隶属济南军区。

我所在的第46野战军,不但参加了抗美援朝战功卓著,而且,后来在珍宝岛自卫反击战中一举成名,涌现了我们在语文课本里学过的“生命不息、战斗不止”的于庆阳等战斗英雄。

非常巧合的是,在这次战斗中涌现的于庆阳、周登国等战斗英雄就是出自我当兵所在的团。周登国原是我们团特务连的一位班长,后来当了我们师的师长;于庆阳牺牲后,他的妹妹于庆红接过了英雄的枪,后来在我们军的卫生所当军医。

言归正传。由于中朝人民的英勇作战,打垮了美帝国主义的嚣张气焰。1953年7月27日,朝鲜停战协议签署,历时2年零9个月的抗美援朝战争结束。联合国军总司令克拉克说,他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个在美国没有取胜的条约上签字的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