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四百八十章 愿做华夏人(2 / 2)

“甚么第一次吃到这么好吃的肉,只怕你以前连肉也没吃过吧?”

那人脸色一红,他当然是吃过肉的,只不过吃的不是猪羊肉,也不是鸡鸭鱼肉,东家自然不会给他们这样好的伙食。他吃的自己捉到的老鼠肉,小鸟肉,也不会弄,又是偷偷用火烤了吃了的,味道与今天吃的根本没法比。

不过被人挤兑了他也不去辩白,而是满是感慨,甚至有些伤心的带着哭腔道:“说起来我们真要感谢梁山军啊,若不是梁山军把我们解救出来哪能吃到这样香的饭菜,好吃简直要吞掉舌头!”

这话立即引起了其他人的共鸣,想到以前暗无天日,子子孙孙世代为奴为婢看不到半点希望的日子,想到梁山军给他们的承诺——从今以后你们就是自由民了,这些人只觉得恍如隔世。

“这次梁山军不但救了我们,还给我们天朝上国子民的待遇,只要我们愿意,从此以后就可以做华夏子民,再也不会受欺负受欺压,你们怎么说?”

“那还用说,当然挺起腰杆做华夏人了,难道还要回去过那种低贱的牛羊一样的日子,给高丽老爷们做狗?当了几辈子奴婢,还没当够?”

“就是,就是,我愿意做华夏人……”

“我也愿意,我们全家都愿意当华夏人,以后就跟着梁山军了……”

“想想,天朝上国,大国子民……”

与高丽战俘不同,这些被解救的奴隶完全不用有人刻意带话题进行引导,这里面绝大多数人便再没有半分犹豫迟疑,痛哭流涕的表示愿意从此做天朝上国的顺民,以后就跟着梁山军干了。

当然,也有少数一些人,或许担心梁山军是骗他们的,到时候梁山军走了,高丽兵马又杀过来;或者是奴才做惯了,一时做人还有些不习惯。

总之,不管这些人是什么心理,梁山军这边却也没有再在他们身上浪费太多功夫,给他们两天时间考虑,不愿意做华夏子民的,还要继续做高丽的第四阶层奴婢贱人的,梁山军可以发给他们路费,放他们出城,任他们自生自灭。

这些且不去管他,只说一直忙得足不点地朱武来到礼成港,第一时间就到各处安置点对这些被解救的奴隶进行了探望慰问,郑重其事做了保证,之后才有时间回到礼成港的临时军营开始吃饭。

也在这时,只见扈成一脸兴冲冲的走了进来,老远见到朱武就大叫起来:“军师,我们这次可发财了,此次查封的钱财物资,单是粗略估算,就足有四百万贯之巨!”

朱武正在吃饭,闻言不禁停止了咀嚼,连忙将嘴里的一块羊肉整个咽下去,道:“竟有这么多?”

说起来礼成港是高丽内外贸易第一大港,也可以说几乎是唯一的对外贸易港口,背靠高丽本国两百余万人口的时常,同时还是辽国、女真、倭国中转站和物流中心,朱武早知道礼成港很富有,却没想到竟然有这么多。

礼成港再富,可毕竟高丽只是一个小国不是?

只见扈成满面红光的道:“说起来还要感谢高丽的贵族和奴婢贱人制度,此次我们一下解救出来奴婢贱人三万多人,这些在之前可就像牲口一样做牛做马不给工钱,勉强不被饿死就行了。

礼成港又是高丽最大对外贸易港口,所有富商和高级贵族都集中于此,两百年积累下来,钱财能少了吗?别的不说,就说王建故居这些高丽宗室,缴获的钱财就足有一百五十万贯!

说起来这些这些人早已不是近枝嫡系了,当仗着宗室的身份,依然是敛财无数,简直富可敌国!还有权臣仁川李氏在这里家属,同样缴获起码八十万钱财!”

朱武点点头,想想也是,高丽的阶层固化要比大宋严重的多,还属于贵族政治,而且奴婢贱人的人数竟然有三四成,其余人数最多的也是穷苦的佃农庄户。

可以说在高丽百分之一不到的顶级贵族人口,占据了九成的土地和财富,财富高度集中,这里又是高丽最富庶最繁华的城市,能没钱么?

“看来军主还真是没说错啊,这些高丽还真是奴性很深啊,若是大宋当官如此聚敛财富,老百姓生活这么苦,早就不知道造反多少次了。

不过我们这次走的这步解救奴婢贱人,张贴告示优待佃户这步棋还真是走对了,这些被解救的奴隶反应都很激烈啊,情绪很激动啊!

相信要不了多久就能成为我们的助力,至少帮助我们守城,充当辅兵没有问题。”

说起林冲这个妹夫来,扈成也是一脸骄傲,连忙道:“那是自然,军主就是天命之人,无所不知,说的能有错么?”

顿了顿,他突然想到了什么,又问:“杜元帅已经领兵包围开京城了吧?经此一战城中高丽军队想必早已丧胆了吧?”

朱武笑了笑:“想必是吧,说起来高丽人也是色厉内荏,一开始狂妄的没边,士气也很高涨,军事技能也还不错,我看他们阵型,也不是那种乌合之众。

之前心里还有些担心必有一番恶战,我军虽然一定能取胜,想必伤亡也不会少,哪知真正动真格硬碰硬,这些高丽人立马就怂了,一个回合没到就全线崩溃。如此国民性格,此刻想来开京城内已经丧胆,应该不敢出战,而会派人求和请降拖延时间,同时向北面传信,调边军前来勤王。”

扈成点点头,这是梁山军作战计划早就算计好的,现在一切都按照既定计划进行,于是

注1:后世的韩文,也称朝鲜谚文是在十五世纪李氏朝鲜世宗大王才时候才发明出来的,在这之前新罗和高丽用的都是汉字,但一直受到民间抵制,大家普遍用的还是汉字。直到到了近现代在结束被日本人的统治后,两国同时掀起了国语纯化运动,汉字在半岛才渐渐消失。但也带来一个问题,那就是所有古籍都没什么人看得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