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92.第 92 章(2 / 2)


李述站在原地,闭了闭眼,微微叹了口气。

她转过身来,以自己最大的耐心对金城公主道,“你已经及笄了,日后的宫宴还有很多,若是不知道该说什么,那就记得四个字,谨慎、沉默。”

她昔年是这样熬过来的,金城也能熬过来。

*

次日清晨,御史台。

“哼!”

御史大夫萧降翻开桌上的奏折,只扫了一眼,便“啪”一声将折子扔在了地上。

此时是卯正时刻,刚应过卯,御史台诸位官员们照例聚在堂中,要听上司御史大夫萧降的一番指点,这是各官署每日的例行公事。

萧降扔了折子,又道,“这等字迹,递上去只怕污了圣上的眼!”

摊在地上的奏折,字迹虽算不得风流,却也是端正。沈孝站在堂下,盯着那封奏折,“御史台监察御史,臣沈孝谨言……”

他在御史台已应了十日的卯,可每回写了折子就会被萧降打下来,原因也很简单——萧降嫌他的字丑。

御史大夫萧降五十余岁,出身兰陵萧家,那是百年风流的世家大族,书法文章都是一流。萧降本人也是当世的书法大家,写得一手好行书。

当初沈孝的科举文章便是萧降做主审官,瞧见他的字,不必看内容,便知道不是世家子弟的字迹,恨不得直接将文章揉成团扔进垃圾堆里。

碍眼。

沈孝站在堂中,脊背挺得笔直,半晌不发一言。宽袖下,一双筋骨分明的手掌握紧了,末了又慢慢松开。

沈孝终于弯下身子,将折子捡了起来。

争辩是没有用的,这从来不是书法的问题。

颜筋柳骨、行楷隶草,像是珍贵的书籍一样,那些名家的书帖也不是寒门子弟拥有得起的。

世家和寒门的区别,从来都不仅仅在于金钱。

沈孝见过萧降的字,他递给圣上的折子里,一手飞扬风流的好行书,行云流水一般。这是他这辈子都写不成的字迹,因为萧降身上,是兰陵萧家百余年的风流蕴藉。

萧降坐在太师椅上,见沈孝沉默地像一根柱子,不耐烦地挥了挥手,“下去下去,先把字练好了,再来写折子!”

“……是。”

沈孝回道,然后捏着折子,指尖泛白,跨出了门槛。

他站在走廊上,转头看向东墙上挂着的太阳。卯时明明是日出的时候,可今日天气不好,初升的太阳却一副奄奄一息的模样,仿佛日落一般。

自弹劾平阳公主李述起,已过了十日,可这十日间除了李述找过他,他希望的那个人却没有任何动静。

是消息滞后,不知道他弹劾李述这件事?

不会的,对方可是能和太子分庭抗礼的皇子。

沈孝闭上眼,不愿意去想第二种可能性——他想投诚的人瞧不起他,不愿意起用他一介无权无势的寒门子弟。

这是他改变在朝中命运的唯一方式,若是落了空,他又该怎么办?

这样……或许我能原谅你,保你这身官袍颜色不褪。

蛇打七寸,沈孝这种人,昔年能为了求得一官半职委身来做面首,如今怎么可能眼睁睁看着自己仕途被毁?

身后沉默半响,忽而传来轻微的衣衫窸窣声,接着便是膝盖落在地毯上的声音。

李述勾唇讽笑,这才慢慢转过身去,居高临下地俯视着他。

“关于这封弹劾奏章,臣还有话要说。”

李述走了一两步,站在沈孝面前,轻轻地踩上了他的深青官袍。

“你倒还算识趣。说罢,是谁指使你写这封奏折的?”

沈孝跪着,脊背却非常笔直,他一字一句道,“公主盛名,这奏折确实是有人指使微臣所写,专门针对公主您。”

李述追问道,“是谁?”

是二皇子,想借打压她进而打压太子的势力?又或是哪个皇子,也想在夺嫡之争中分一杯羹?

李述在脑子里迅速地将朝廷大大小小的关系网捋了一遍,却始终想不出谁这么胆大包天。

对自己看不懂的东西,李述向来非常谨慎。越是深的夜,越是容易潜藏危险。

这背后的深意是什么?为什么要找沈孝弹劾自己?那人是否知道自己曾召沈孝做过面首?可这件事发生在吴兴,知道的人寥寥无几,莫非自己身边有人背叛了?是谁透漏的消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