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26节(1 / 2)





  路谦先在明史馆里嘀嘀咕咕,说那前明的翰林院每月都要写文章呈到御前,哪怕多数都只是装装样子,那总归还是有个章程的。怎么到了如今,却直接略过了呢?

  当下就有同僚为他解惑,说这个规矩还是传下来了,只是明史馆这边不用,翰林院仍是照旧的。呈不呈到御前暂且不知,但反正肯定是会交给掌院学士来评判的。

  路谦状似恍然大悟,随后却又有了新的疑问。

  明史馆并不是一个真正独立的结构,说白了这里只是翰林院分出来的一个院舍罢了,很多东西包括朝廷给的岁俸,那都是从翰林院走的。甚至于,就算是在明史馆里当差的,那也是翰林官。

  既如此,为什么两边就有这般大的区别呢?

  是因为明史馆的翰林官不配吗?

  同僚:……

  祖宗看到那一幕时,还觉得挺舒坦的,终于有人跟他遭遇到了一样的待遇,被路谦这个混蛋气得无话可说。

  不过很快,祖宗就知道自己上当了。

  因为路谦被邵侍读请了过去,关切的询问了好一番,最终告诉他,明史馆的翰林官之所以不需要每个月参加考核,是因为体谅大家日常工作繁重。但既然路谦不乐意,那完全可以给他这个便利,当下就令他去写一篇文章,最好还是跟明史馆的日常工作有关的。

  眼下之下,你不是特地找活儿做吗?

  去吧!我成全你!

  于是,路谦第二天就高高兴兴的送上了他精心写的文章,还说这是他熬了一整晚的成果,并道先前整理明太.祖资料时,就有感而发,如今总算是如愿以偿了。

  邵侍读:……

  最终,他将这事儿归为路谦的年轻气盛。

  嗐,谁还没个年轻的时候呢?就说邵侍读本人,康熙三年的二榜进士,那会儿他多年轻呢,只道是赶上了好时候。就算江山易主,但只要皇帝是个明君,愿意招揽贤士,他就算是个汉人,也一样能够在官场上崭露头角。

  但事实上呢?

  他的官路都还算是顺畅的,但放眼整个朝堂,凡事位高权重者,无一不是满人。倒是像翰林院这等没实权的地方,汉人扎堆。这也罢了,只是待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之后,当初那个心怀壮志的年轻人,最终还是被磨平了棱角,选择了跟现实妥协。

  看着路谦,邵侍读仿佛透过光阴,看到了十几年前刚入仕的自己。

  深有感触的他,很快就将文章送到了朱大人手上,还帮路谦说了两句好话。

  祖宗:……呔!

  正事不干,就知道在这种地方耍小聪明!

  不过转念一想,看着邵侍读被路谦涮了,祖宗心里还是感觉到了一阵阵暗爽。

  这不,恰好转悠到了朱大人这边,他就……看看?

  他自认为也不是那等蛮不讲理之人,明太.祖朱元璋一生功过无数,一味的只肯定功劳、否认过错,那肯定是不对的。再说了,诛杀功臣这种事儿,还得看从哪个角度来阐述道理。

  假如是从明太.祖的角度来看,那些个曾经与他一起并肩作战的功勋们,原先都是穷苦出身,大家带着推翻元朝暴政的想法,共同建立起了新的王朝,接下来当然是要治理好天下,而非单纯的享乐了。

  你想要金银华服美女如云?那不可能!

  你居然学那元朝的官僚贪污受贿?给爷爬!

  你儿子一无是处,你却寄希望于家族子孙世世代代享受荣华富贵?凭什么!

  ……

  明太.祖是处决了不少开国元勋,但他又不是傻子,怎么可能在毫无理由的情况下,随性的处决呢?最多也就是刑罚过重,又爱搞株连,贪污个几十两上百两银子,就送你全族人共赴黄泉。

  但是,也可以理解对吧?咱们一起打下天下,难道是为了变成自己曾经最痛恨的人吗?

  祖宗特别完美的代入到了朱元璋的视角,从那个角度来看,一切都是有道理的。就算不是因为贪污而被灭的,但也是有罪名的,譬如功高盖主,譬如暗藏私心,譬如骄奢淫逸。

  最多也就是太不讲情面了。

  祖宗凑到朱大人跟前,一人一鬼同看路谦写的文章。

  朱大人边看边点头。

  别看他姓朱,但此朱非彼朱,人家跟大明皇室没有一文钱的关系,哪怕往上数个祖宗十八代都没关系的那一种。也是,就算满清意在收拢人心,故意招揽同前朝关系密切甚至是高官显贵的后代入仕,但皇室……

  娘哟,谁的心能这般大?

  面对路谦写的这一篇内涵朱元璋的文章,朱大人表现得格外淡定。

  没错,就是这样。

  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甭管摆在明面上的理由为何,真正的原因打量谁是傻子呢?说一千道一万,就是拿功臣当工具人来使,眼下江山已归了老朱家,你们就该退下了。

  功成身退,懂不懂?

  好嘛,还仗着自己曾经为大明立下了赫赫战功,以此想要从老朱家手里夺取荣华富贵?

  您配吗?

  路谦很明确的总结了一下朱元璋此人,典型的能够共患难却不能共富贵的渣渣。

  他还举了例子,像什么宋朝的陈世美,需要你的时候你就是贤内助,不需要你的时候就应该立马滚蛋。他还觉得朱元璋还不如陈世美呢,好歹人家陈世美只是抛弃了发妻,你连跟你一起出生入死的兄弟们都坑杀了!

  朱大人:……这里头是不是有什么不太对?

  一会儿点头一会儿摇头,朱大人看完一遍,还觉得意犹未尽,又从头到尾的重看了一遍。

  撇开其中有些小细节让人懵圈之外,总体上来说,这篇文章还是十分不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