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二十七章生辰宴





  朱小青心中暗笑,生无可恋的秦桧,最终还是只能接受明日代替赵构给金人行臣子之礼。秦桧恨得牙痒痒,朱小青知道,秦桧和万俟卨的战争开始了。这对于朱小青来说,是个不错的好消息。

  狗咬狗的时候,往往只会两败俱伤。而这给了朱小青机会,他可以周旋在秦桧和万俟卨之间,利用这两个人的矛盾,一步步实施着自己的计划。

  回到家的朱小青倒头就睡,因为明日是赵构的生辰宴,会有一场好戏上演。

  坦白说,赵构仓皇南渡建立起来的这个南宋小朝廷,打仗不行经济倒是发展的不错。其实也不是打仗不行,而是赵构压根就不想打仗。其中多方面的原因,最大的原因是当时徽钦二帝还在‘北狩’。他怕岳家军一路凯歌的直捣黄龙府,将徽钦二帝迎回来。

  要知道封建时代是讲求皇权正统的,像是徽钦二帝才是正儿八经的皇帝。自己不过是二帝北狩,这才取而代之的。也就是说,单论皇权的正统性,赵构只是个临时的皇帝。

  万一岳飞迎回来徽钦二帝,那他赵构就被摆在了一个极为尴尬的位置。一旦有朝臣出来振臂一呼,请赵构禅让,旧帝登位,那他可就什么都没有了。

  所以赵构慌,而秦桧是个投机主义者,他知道赵构皇帝的慌乱。而他自己这个投降派也不会有什么好下场,于是秦桧和赵构一拍即合,害死了岳飞。

  朱小青来到了这个时代,他只能利用这些奸臣之间的争斗在夹缝中生存。万俟卨罪该万死,秦桧死不足惜。要想对付这俩人,就得先挑起他二人之间的争斗。即便是万俟卨和秦桧之间没有什么矛盾,也得故意给他们制造出来矛盾,这是朱小青的计划。

  皇帝的生辰宴,朝廷自然得大为重视。一来讨赵构欢心,二来也让这些外邦尤其是金国看看朝廷的实力。

  作为皇帝祝寿以及接待使者的地方,他们选择了紫宸殿。紫宸殿内,赵构端坐龙椅,下面一干群臣施礼贺喜。各地官员献上的奇珍异宝不计其数,为了迎合赵构他们真是费尽了心机。

  “荆湖北路献上玉如意一尊,江南西路献上屏风一座、淮南东路献上镶金翡翠孔雀一尊、广南东路献上珍宝红珊瑚一座、广南西路献上观音如意像一尊、江南东路献上翡翠玉白菜一对……”

  伴随着太监的一声声吆喝,各路臣子络绎不绝的进入紫宸殿,赵构志得意满,他觉得如今大宋朝富甲天下,自己一点也不比先祖差多少。

  “恩平郡王到,恩平郡王献上万寿齐天香炉一座。”

  恩平郡王,就是同样和赵瑷一起被选进宫的赵琢了。他居然献上的是一尊万寿齐天炉,赵构喜爱香炉,这正是投其所好了。

  胖乎乎看起来蛮可爱的赵琢,进殿后就对着赵构施了一礼:“臣拜见官家,祝官家万寿无疆,江山永固!”

  赵构大喜,对着太监一招手:“来来来,把香炉拿过来朕看看。”

  这是一尊耀州三足鼎式窑香炉,是赵构最爱的香炉之一,这尊窑香炉造型奇特,高不过两寸,直径三寸,炉沿为厚唇,自然下垂,炉口边沿处还留下一道醒目的圈纹,打破了青釉单色瓷沉闷的感觉,将炉面点缀得充满生气和活力。颈部饰尖叶纹及回纹,腹部饰浮雕缠枝莲纹图案。赵构一看立即大喜:“好,好!难得琢儿有心了。”

  宋代贵族出身的赵氏皇帝文化素养极高,喜好复古,重视旧礼器。三足鼎式香炉是北宋复古的产物,由于先秦时期的青铜器、玉器和陶器的大量出土,元佑七年,宫廷专职文物保管员吕大临编撰《考古图》,所收铜器210件,玉器13件。从此文物鉴定与学术研究融合一起,这在宋以前是没有的,为后世文物研究开了先河,也为瓷器全面仿制先秦礼器奠定了基础。

  香炉出现在大宋帝王的内庭,而一些小型香炉则成为文人把玩之物,具有很高的艺术欣赏价值,为后世所仿制。宋耀州窑香炉,它是受到越窑的影响发展起来的,炉唇边较宽,釉色青润自然,有“巧如范金,精比琢玉”的美誉。

  此时的朱小青早已到了大殿,只是他身份卑微,只是被安排在了一个不起眼的角落。而大殿之上的群臣,大多数人还不知道这个败家子已经是国信所的主管官了。群臣的目光焦点都在今日皇帝的生辰宴上,也无人理会朱小青这个人。

  赵琢把这个香炉一奉上,群臣立刻窃窃私语了起来。众人都知道官家宠信普安郡王赵瑷,今日这恩平郡王献上官家在喜爱的香炉一座,看来是想扳回一局了。只是,不知道这普安郡王带来的又是什么奇珍异宝呢,若是他的贺礼比赵琢的要好,不知官家又会如何的心情。

  可是众人这才发现,普安郡王赵瑷并没有来。朱小青也暗自奇怪,小王爷干什么去了,如此大事还不早点来。

  众人正议论纷纷,终于赵瑷来了,他将礼物名单一送上,那宣礼太监先是一惊,随即还是硬着头皮喊了出来:“普安郡王献上翰林画院字画一幅!”

  此言一出,群臣更是大哗。字画?这可是官家生辰宴,你普安郡王居然只带了一幅普普通通的字画。如果说你带着的是前朝大唐的名家之作,或者说是秦汉时期的名画也就罢了。你居然带来的只是翰林画院的字画,翰林画院的画还用你带了么。

  这么普通的一件礼物,你普安郡王是怎么想的。你不会脑子烧糊涂了吧,一幅普普通通的字画,就连赵构也不禁皱起了眉头。

  赵瑷却并不着急,他在群臣中寻找着一个人,终于在角落里发现了老老实实的朱小青。赵瑷对着朱小青一招手,朱小青冲他微微一笑。

  太监把那副卷起来的字画献上,赵构竟然连打开的兴趣都没有,只是当着文武百官的面也不好拉下脸,只是摆了摆手淡淡的道:“拿下去吧。”

  这时朱小青突然从群臣中钻了出来,他对着赵构施了一礼:“官家,您还是先看上一眼普安郡王献上的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