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100节(1 / 2)





  俞星城笑着装傻道:“打小自然是学的经学,去年在江南参加乡试时,也不知道是录名吏搞错了还是怎么的,考到最后一门才发现是算科。不过幸好我略懂一些,勉强也考过了。那时候江南贡院都忙的乱糟糟的,我便没提这茬,想着只要给个官做,便是报效大明了。”

  俞老太君可听说过牵扯吕涵的江南贡院舞弊案,后来因为白莲教作乱的“巧合”,那十六个录错科目的考生全死了。看来俞星城也被录错了科目,可她当时估计嗅到了不对劲,低调的就考了算科,把这事儿饶过去了。

  否则……她说不定也早就死牢里了。

  那时候她还是个刚刚离家的女秀才,无家可归,无路可退,这乡试对她来说是破釜沉舟也要拼的人生大机遇,她却能懂得隐忍过去,另辟蹊径,实在是不简单。

  俞老太君心里叹了一句:这孩子要是生在京师俞家就好了。

  但要真生在京师俞家,或许也养不出这样的脾性。

  俞菡看俞星城面相柔弱,以为她是不懂得争,有些急道:“算科和经学能一样么,姊姊这样只能参加算科的会试了啊。”

  俞星城笑了笑:“所以今年我就没考会试,不着急,等回头再从乡试重考就是,不过是多等三四年时间。”

  俞菡因她这不太在意的口气急了:“三四年!那考完都要多少岁了——要是再考不过,难不成三四十还要再考会试么?”

  俞星城微微一愣,嘴唇弯起:“那又何妨呢?年年不都有五六十岁的进士么?真要是三十多才能考出来,其实在官场也算年轻了。”

  俞菡嘟囔道:“男人和女人可不一样!到时候都是……”

  俞老太君打断道:“菡菡,你还让不让你俞姐姐用饭了。”

  俞菡一愣,连忙站起身来,朝俞星城一福,站在了俞老太君身后。

  用饭的也就她们三个,李氏嫂嫂似乎也忙着一直没吃饭,但她不是能跟老太君一块儿吃的,都是去别的间自己吃了。内间暖阁一张小圆桌,主要也是让俞星城吃,老太君怕她不好下筷,跟着用一用。但说是随便吃两口,俞菡就站在俞老太君后头给她布菜。

  老太君毕竟是家里最长辈,也已经吃够了,基本也就尝几样,都是俞菡给送到老太君嘴边,老太君都不怎么亲自动筷子。

  俞星城感受到了这大户人家的压迫感,也只等老太君先把各菜稍稍尝了一遍才动筷子,基本只吃了眼前几道,浅尝辄止,只在老太君让人拿来几样蒸食点心的时候,多吃了几口。

  虽说这年头,若是无家族无派系,怕是要在官场上伶仃受挫,但俞星城宁愿多受挫些,怕也是受不了生活在这样的门第下,天天吃饭说话都小心,走路都要惦记着是不是要走旁坡。

  老太君吃罢,又请她去用茶。这会儿那群姐妹妯娌又都出来了,收拾的收拾,搀扶的搀扶,有人给老太君拿披风,有人给拿着拿灵灯,转去后头一处跟道观似的小楼里,楼下有溪,其他姑娘不登楼,只有李氏嫂子搀扶着俞老太君,俞星城和俞菡提裙走在后头。

  李氏和老太君在前几步,李氏似乎转头和老太君低声说什么,老太君一愣,面上浮现出受辱般的恼怒,却又压了下去。

  俞星城毕竟修炼一年多,耳聪目明,听见“俞达虞”“卖妾”之类的几个词,看来是怕老太君当面问到俞星城,让俞星城觉得不体面,就赶紧先说一声。

  二层是一间茶室,有一块圆形的大玻璃可以赏月,俞星城自己做过营造司官员,她心知那雕花窗户镶嵌的小玻璃都不算太值钱,但这样一大块圆玻璃,可不只是有钱就能到手的。

  李氏拿出几个杯子来,老太君是独一个牛角银杯,看着颇为粗犷,老太君笑道:“这是我小时候陪着我父亲——也就是你太爷——去奴儿干都司的时候,我说想喝酒,我父亲说杀三只狼才能喝。我那时候还小,花了一年半时间才杀了三只狼,我父亲赏了我第一个酒器是这个。我不舍得扔,年纪大了喝不得酒,也要拿来喝茶用。”

  李氏要给她一个金边釉里红的小盏,那红色缠枝花纹鲜艳滴血,俞星城自知那是仙工用灵力烧出来的,金贵万分,不敢乱用,只取了个跟俞菡一套的青瓷杯子用了。

  李氏泡茶确实有些水准,看得出来俞菡懂茶,老太君却觉得牛饮也无妨,喝了大口便道:“星城,你与小燕王倒是熟识?”

  俞星城笑:“也不算熟识。我路上还跟嫂嫂说呢,当时有些事,使得我差点命丧妖口,当时小燕王也在池州府,和诸多仙官一同把我救下来了。”

  俞老太君笑:“那岂不是那时候还穿着花钗大袖呢。好缘分。听说小燕王一两年前就催着宁祯长公主给他相看了。”

  这是摆明问她会不会跟小燕王之间有些什么了。

  俞菡转过脸来,有些吃惊也有些艳羡的看着她。俞星城笑:“只盼着小燕王别挑中什么有为官之志的女子。宗室所婚配对象,不得与政事,要是再严苛些,女方家中有京官都要改调外任,被这位小王爷看上,可未必是什么好事。”

  俞老太君笑:“是了。但小燕王自打出生也都是个例外,长到这么大,破的规矩还少么。宁祯长公主说要给他选哪个,礼部连半个不字都不能说啊。”

  俞星城抬袖啜饮一口茶,也笑了:“再例外,也是皇上的外甥。就算随了母姓,好歹也是有个姓塞利姆的色目名字呢。”

  俞星城这是说小燕王不应该是朝堂政局的中心。毕竟跟太子和诸皇子比,他只是个外甥。

  老太君吃完了一杯,放下盏子:“谁知道呢。现在什么都不比皇帝大,没什么能大过皇帝的意思。”俞星城只听过崇奉帝的一些传言,但到底他在朝堂上到底是如何强势,如何荒唐,俞星城还没见识过。

  老太君岔开话题,笑道:“不过没有几个未婚姑娘,有你这样的见识、人脉了。谭家倒是正经门户,温家的话……你能认识的也就是那位温二爷了吧。”

  俞星城一愣:“温二爷?您是说温骁?”她稍稍一顿,又觉得温骁一向是极其正人君子,让人跟她扯上关系,别遭来猜疑,就道:“在南直隶乡试出来的,谁不知道温骁呢。若说事务上有来往的,那也不止他一个温家人。还有个刑部做事的温嘉序。”

  老太君:“温嘉序,哦,我知道。不过是个孩子。星城别怪老太婆爱打听,爱嘴碎,是许多人和事,你未必清楚。我不明说,这整个城里就不会有任何一个人跟你明说。就说温骁,连比他大十来岁的长辈,都叫他一声温二爷,谁不知道温家出来做官的,都也要听家里这位二把手的。”

  俞星城正要问,李氏嫂子抬手要接她的茶盏,那头老太君就开了口:“乌斯藏多少年叛乱,邪佛啖人,妖兽横行,峰山上更居有恶神。多年来,天兵仙官也没能治。前几年□□厉害了,温家大房有人在乌斯藏做都指挥使,手下被杀了二百余人,皇上那时又不许两方开战,又要温家捉出藏在山寺内的僧众和活佛。”

  俞星城知道乌斯藏说的便是西藏地区,只是历史上西藏地区一直朝贡大明,与他们交火的次数不多。只是到了这里,藏人便因信仰虔诚,香火旺盛,而成了神佛之国,僧侣法术强大,竟有了与大明开战的能力。

  老太君:“谁都知道,乌斯藏番人最为团结排外,温家怎么可能抓的出来,眼见要触大霉头。后来……听说是温骁带人去屠戮西番藏寺,杀法王,斩活佛,屠的当时雪山都成了血山,有人说死了几百人几千人,但乌斯藏说死了上万人,谁也没个定论,但乌斯藏是平定了。可他既不是朝官又不是兵将,只回来以修士伤民之罪自首,朝廷也没治罪,这事儿就翻过去了。这还只是明面上的。谁都知道温家二把手那个位置,才是要经手事情最多的……”

  温骁屠杀过几百人上千人?

  就那样温柔的……容易脸红的温骁吗?

  那看不见的襄护身前的佛手,那垂在脚边数米长的长手,哪一双的故事跟此事有关?

  俞星城不愿信。也确实不信。

  一己之力怎可能屠杀如此多人?他或许只是出来顶事认罪的人。

  更何况,如若是温骁杀了人,以他的性情,又怎么可能原谅自己,面对自己?

  老太君注意到俞星城脸上变化的神色,伸出手拍了拍她手背:“不过温家是仙家第一门第,若不替天家沾满鲜血,天家又怎么会容他们。这京师里谁家没有这样那样的事儿呢。多听多看,再对一个人做判断。”

  俞星城点了点头,心里却在想。

  那俞家,是否也有许多不能登上台面的往事呢。

  老太君说罢,笑道:“说来,你们这些万国会馆的官员上京,估计不是分去鞑靼部协助去修建通沙俄的铁路,就是朝廷要在京师办大学堂,或许要你们去做教员助手罢。鞑靼部虽然寒冷艰辛,但倒是工部下属,你被分去的可能性或许会大一些吧。你的姑姑,我的二女儿,就在鞑靼都司做都指挥使,你若去了,就有很大的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