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90节(1 / 2)





  他们这些小小的官员,查办的是凶手,还是牵动大明上下的未来?

  夜色里的空场上,众人静了,各自顿顿的坐在回廊下,椅子上,呆望着那些披着黑布白布的尸体,还有铅印的万国舆图。

  而以俞星城对另一个现实的了解,她知道世界各个角落,其实都有着像今日这般……几个小选择改变未来的事情发生。

  拿破仑或许还挣扎在回法国重掌大权的逃亡路上,即将重建的新王朝,或许不会只有百日,车轮滚滚的新一波法国大革命正在底层酝酿。而乔治三世因二十年前淡马锡大战失败,精神状态每日俱下,或许维多利亚女王的继位已经等不了几年了……

  俞星城慢慢道:“这只是法国的计划。但真的是否能达成,没人知道,如果英国遭遇内乱,就是不打仗呢?如果法国来袭击倭国的路上,遇见了风暴战船覆灭呢?而我们要做的是,让这件事不酝酿成战争。”

  裘百湖:“你觉得之后会发生什么?”

  俞星城眯起眼睛:“今日的白莲教闹事,只是一个开端。我能嗅到一些气味,一些百姓中积压已久的排斥、惶恐与提防。如果法国人中,有熟识大明的高手在背后指挥,下一步就是钟曾筠相瞒的事情,瞒不住了。”

  温嘉序显然不知此事,有些茫然。裘百湖瞪大眼睛,几乎屏息:“如果……鸦片一事再闹出来,白莲教又四处散播杀洋鬼子保大明的言论,很可能……”

  百姓自发暴动,围攻使馆、教堂、工厂也说不定。

  俞星城十指交叉,抵在额头上:“这是最狠的一招,若是再来点百姓被洋人所害的传言……”

  场下几人,惊得脖颈缩紧,两腮发麻。

  “南直隶真的会大乱么?!”

  “你觉得凶手是谁?”

  温骁与温嘉序几乎同时开口。

  俞星城看向温骁:“我目前能推测,凶手必定跟法国有些联系,但又是个在南直隶生活过的汉人。其次,我认为动手虽然的只有凶手一人,但他至少在得知死者的地址时,得到了法国人的帮助。凶手留下的讯息太少了……我必须要理顺清楚,他的瞬移能力到底是什么?他到底是什么样的人?否则真的就,来不及了。”

  他们都明白,如果一切确实如俞星城所说,在所有人都不在意的时候,或许一些事态,已经滑到了悬崖边缘。

  俞星城:“不过这消息如果尽快传到京师,京师或许还有别的办法转圜。比如,我听说英国东印度公司只控制了印度的中西部地区。印度还有二分之一到三分之一的领土属于莫卧儿王朝,并且大明还支援莫卧儿王朝,甚至驻军帮助他们击退英人。……如果这时候,印度内乱了呢?英国还有精力出兵?”

  裘百湖:“上报朝廷不难,可到印度的指令就要走多少日,而且内阁推诿,军饷紧张,此事未必……”

  俞星城笑了:“可咱们皇上是出了名的‘不管不顾’。但能不能在战争爆发之前做得到,全仰赖皇上曾在这大明周围,埋下过多少引线了。”

  作者有话要说:  也可能察觉到了,其实皇帝并不是昏君。但他也不是那种可以运筹帷幄,一个错误都不犯的那种装逼大boss,而是一个很有血有肉有决断有痛苦的人。

  等俞星城入京之后,会跟他也有些接触,到时候就更能理解他了吧。

  ……不过肯定不会出现什么被皇帝老头看上之类的情节。

  第75章 追凶

  俞星城起身:“先带我去见伊凡霍奇, 等天亮之后,请裘大人陪我一同去应天府。我要去见英国使馆的公使,向他当面说明此事。至于向京师汇报此事, 我人微言轻,未必……”

  裘百湖当即道:“去见伊凡霍奇之前, 请你拟文写下自己的猜测, 而后我和你一同盖印, 但我不会直接托人交给吕阁老或内阁,而是从北钦天监送去给司礼监掌印,请那位老祖宗酌情决定是否呈交给皇上。”

  俞星城稍一犹豫, 点头:“如果你觉得这样可行, 我这便去写。”

  温嘉序忽然道:“请加上我的盖印,我相信俞司使的猜测。更何况,朝廷派我前来督办此事, 我怎可能不去助诸位一臂之力呢。”

  俞星城:……说白了就是,如果她猜对了, 皇上大悦, 结果这公文却跟他温嘉序没半点关系,他岂不是要被怀疑没能力了?

  俞星城还是点了点头, 走入了屋内。

  温嘉序笑眯了眼睛,在四人一同进公堂之前, 他还特意往后让了让,伸手请温骁先入内。

  温骁却没看他, 而是转脸看向了他身边跟随的侍女。

  那侍女也有二十五六岁, 生的一张瓜子脸英气眉,肌肤似乎因风吹日晒而并不白皙,薄唇狭目看起来与温家似乎有几分远亲血统。她之前一直低着头, 这会儿和温骁双目相对,才艰难道:“大少爷。我……”

  大少爷?

  温骁不是二房庶子,不论怎么排位都算不上地位高的么?

  温骁只稍稍一点头,微微笑起来:“阿卉,你晒黑了。”

  说罢就朝屋内走进去。

  俞星城坐在桌案前的时候,温骁抬袖帮她磨墨,她抬头感谢一笑,也把眼睛扫向那侍女。

  阿卉低垂着头,身子微微发抖,似乎几不可闻的吸了一下鼻子。站在她前头的温嘉序眉头紧皱,像是不甘又嫉恨的隐隐咬着牙关,注意到俞星城的目光扫过来,又忙展露一个微笑。

  俞星城低下头去,不想管这个突然冒出来的温嘉序,她稍一整理想法,便直接展开缎面折本,沾墨落笔。不必煽动,不必猜测。先列出证据说明受害者在国籍上的惊人一致性,以及列出如今遇害者中地位较高的几人的官职、姓名。

  而后说明这些受害者的国家曾经参与过多次反法战争,在说出自己的猜测。

  最后,她写明,英国本来就有意扰乱大明的意图,不论开膛手一案是否能控制住,英法都有向大明开战的可能性。此时如果能够通过在印度地区的控制力,有意掀起印度地区的反抗活动,以英国对印度殖民地的依赖和重视,很可能拖住英国开战的脚步。

  而对付法国,只能尽快解决倭国战场,并派出部分天兵或鲸鹏在倭国东部海岸巡逻,来提防法国跨洋而来的进攻。若主将得力,天佑大明,必定能在海上斩除这些法人。

  她本意想让言辞更委婉些,但裘百湖站在一旁,直接道:“这不是前朝,皇上不喜欢说话拐弯抹角,满篇奉承之词的折本。他只爱看提出问题,设想解法的折子。你写的简洁明了,老祖宗将这话与皇上说的时候,才会尽量多用你的原词,这样可以避免理解有误。”

  俞星城一愣:“皇上不看折子么?都是听掌印太监转述?”

  裘百湖:“不,递折子过的眼太多了。这样更快更有效果。你听我的就是了。”

  俞星城点头,便用她自认有些直接的言辞,秉笔直书。裘百湖扫了一眼,点头:“你文笔确实好,逻辑也好。我觉得没问题。连夜御剑,多人交替,三四日左右必定递到司礼监去。”

  温嘉序本以为俞星城和裘百湖,一个万国会馆的半地方官,一个北钦天监的大红人,按理来说,话语里少不得相互暗示,意有所指,却没想到这年级相差甚远的二人,竟跟合作了多少年的老搭档似的。裘百湖难得跟钦天监以外的人有这么多话可说,这俞星城也丝毫不怀疑裘百湖会不会坑他,不多问就按照他说的方向写。

  温嘉序心里思索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