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27节(1 / 2)





  郑文看着坐在人群中的那些青壮年男人,虽然已经饿地只剩皮包骨头了,可?是人在绝境之下爆发的力气可?以?搬起上百斤的石头,人之将死,就会什么都不在意。

  她的目光慢慢地落在一位瘦地只看得见一双圆溜溜黑白?分明眼睛的小孩身上,渐渐放空。

  如果是她……她想她会联合这群人,以?青壮年为主力,妇孺老少们后援,这边地势奇特多山,易守难攻,在虢城不远处的山坡上埋伏,抢夺一队贵族后假扮入城,然后在客舍了解到城中情况下,在夜中用?火攻入守城将领的宅院,控制住他们,这种小城的守将应该不会太多,控制他们应该不会太难……在这种放空中,她慢慢的思绪飘得越来越远,等?到旁边七娘子扯了扯她的衣袖,郑文才恍然地回过神来,对上七娘子的目光后才垂下眼帘抿了抿嘴。

  七娘子用?袖子挡住小半脸问:“三姐,我们还要在这里等?多久?”她知道阿苓刚才被郑文派了出去。

  郑文收回刚才的心思,食指按了按自己的眉心处,可?能是处在这个时代太久了,她感觉自己已经被异化了一部?分。勉强冷静下来,她在心里大致估摸着一下,“这里离府院很近,阿苓他们应该马上就回来了,你要是感觉不舒服,就去树底下的阴凉待一会儿。”今日的太阳是不小,此时还半挂在空中,晒的人很是燥热。

  七娘子只蔫蔫地摇了摇头,继续站在郑文身旁。

  郑文重新看向面前的那些难民?,忽然心中有了一个想法,如果她不是附身到这具贵女的身上,而是附身在一户农家?,在战乱发生后她流落至这种境地刚才她脑海中的想法说?不定真会被她视线。但这个计划必须严密,且要求手?下之人听她的命令,而且对于身体素质要求极高,稍有不慎,满盘皆输,那会是一条无比艰难的求生道路。

  一个小小的微差,可?能她的人生机遇会完全不同。也许,她穿到了这具身体,其实是一层幸运,不过以?前她没有意识到罢了。

  又?大约过了一刻钟,阿苓把那些谷物?都运了过来,足足三十石,用?了好?几辆牛车来拉,公子奭派了不少兵士押送,对方甚至把甫也叫了过来,郑文琢磨着对方应该不是帮忙的,而是监视她的,恐怕是公子奭以?为她又?在忙什么大事。

  前些日子有几位眼熟的面孔经常在她周围转悠,她好?几次去小西?院都发现有人在不远处守着,郑文并不是没有发现,只不过发现那些都是公子奭手?底下的人,她才没有多管,她能在公子奭面前袒露出来的事情基本?上都是她觉得没必要隐瞒的,或者?说?是在对方面前也难以?隐瞒过去,所以?干脆从一开始就很坦诚,估计公子奭也是心知肚明,每次让人跟着她是越来越光明正大。

  郑文让人提了一钧左右的谷物?放在最?前面,打开直接把里面的谷物?袒露在众人面前,“此为一钧。”也够一人吃上一月足余。

  满满的谷物?放在这些难民?面前,几乎差点引起了骚动,甫看见了郑文的动作根本?来不及阻挡,此时赶紧让周围的兵士护好?郑文,声音急促,“郑小娘子,您这是作甚?”

  他道:“你要奴隶,要婢子,直接跟公子说?一声不就好?了,城中有坊市,买卖岂不更方便安全?”

  郑文没有回答,她心中知道坊市中奴隶价格居高不下,虽是乱世,可?依旧高昂,以?她目前的身家?根本?无力承担,而且外面这些难民?如果她不救的话,可?能真会死在这个温暖的春天。

  她转身让身边的人把车上的谷物?都卸下来,这下几乎所有的难民?都围了过来,之前还未看见粮食时都有人冒着风险为围戒来往的贵族而死,更别提现在亲眼看见一袋一袋的谷子被搬下车,几乎所有的难民?都围了过来,眼中冒光,麻木不仁的脸上焕发出一种奇艺的生机。

  甫阻拦不及,只能面上着急,心里叹气,觉得公子喜爱什么贵女不好?,偏偏宠爱一个如此会招惹祸患不安宁的郑小娘子。

  真是苦哉苦哉。这下是要出大祸了。

  郑文身边的阿苓却是面色不变,她拔出腰间的剑,一阵冷光划过,插在众人之间,她力气大,青铜剑锋利的剑尖顿时入土三分,吓得前方那些起了歹意的人兀地向后退了一步,然后她快速取下背着的弓箭,抽出一根箭矢,搭在箭弦上,一双眼冷冷地看着他们。

  “尔等?再敢上前一步,小心箭矢穿喉。”阿苓冷着声对上前几步的那些人说?道。弓箭的弦已经被拉到极致,似乎顷刻间就要射出。

  那些人倏忽就散了开去,可?目光仍旧落在那些一袋袋的谷物?上,像是狼在狩猎草原上的羊一样。

  郑文仿佛并未看见这一幕,慢慢地俯身把地上装着的谷物?的麻袋重新扎好?,才站了起来,对着身旁那些虎视眈眈的人道,“最?近正值春耕,吾府上有良田百亩,诸位如果未愿卖身,可?去庄田以?工代赈,不过庄田每日可?供一顿饭食。”

  这是她之前已经想好?了的,现在正是春耕之际,可?偏偏她府上没人,而她钱财也已经消耗大半,经过深思熟虑,她还是决定以?这种方式让城外的难民?去帮她耕种,一日仅提供一顿餐食,可?保证对方吃饱,剩下便不再多管。虽说?提供一顿餐食太过吝啬,可?这已经是她目前能承担的极限,家?中屯粮虽有数百石,仔细算来也不够人吃。

  二来也是因为这样可?以?减轻伤亡,如果她只把这些粮食给那些愿意卖身的人,另一些不符合她卖身条件的人就会有些心思不平,难保不会为了夺取这些粮食而铤而走险。

  一个人还有退路的话就不会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就好?比现在,一个人知道可?以?去庄田以?工代赈,至少有顿饭吃,饿不死,他就不会冒着生命危险来抢夺这些粮食。

  第52章 招生已达标

  此处有难民数百。不过虢城一个小城就有居民若千,虽然听着不多,但?在这个年代?也算大城了,后世的一个小镇可能就有数万人,但?此时人口基数远没有后世那么多,经过上千年的历史,人这个族群才得?以繁衍生息有亿数。

  而数百难民其实?也是一个不小的数字,相当于现在的一个小城镇。

  这些难民大多不识字,就算其中?有识字之人,学术也不会太精通,除非有落难的贵族,不过这些贵族就算落魄大多也都心高气傲,肯定不会到一个小府上做一名名不见?经传的食客,他们会去各国公孙将?相的府上请求依附。

  郑文收人不是毫无要求,有些难民为了要那一钧粮食,会把自己的孩子岁数说大或者说小,并不如实?相告。而这个时代?的技术也不太发达,她身边也没有那种?看?骨相便可辨识出年龄的神医,所以只?能靠身高和面相大致猜测。

  不过这些孩童大多都因为长?时间的饥饿,长?着一副营养不良的样子,比郑文印象中?的十岁孩童矮上许多,长?得?还?不如九岁时阿苓的身高。所以她们只?能大致猜测。

  郑文让人搭建了一个简易的棚户,只?放了几个案桌和厚地毯,让阿苓和七娘子去登记愿意进府的人,也算另一种?形式的卖身契,每卷竹简上会写上卖身之人的体貌特征及一些善于辨别的特点。一些贵族会为了束缚奴隶,以防他们逃跑,会在他们的身上刻上奴字,有的甚至就刻在脸上,贵族身份不同雕刻的刺印也会有所差异,这样可以让其他的人容易辨别逃跑之人为哪家逃奴。

  在一位孩子签了卖身契后,阿苓让身旁的霍仲把已经称好?的一钧谷物交给?对方,渐渐地也有人逐渐围了过来。

  虽是乱世,大多数人也不愿为奴,有些主家对买卖的奴隶十分严苛,基本上不把他们当人看?。就算在乱世中?,如果未到绝境一般这些农人是不会自卖为奴的,这相当于未来的数几十年自己的性命都拿捏在主家手中?,而且奴隶一般是没有自己的私人财产的,这一条尤其严苛。

  七娘子看?不过那些哭哭啼啼的孩子,忍不住嘀咕几句:“哭些什么,我阿姐愿意买下你们是你们的幸事,再说我们府上待奴仆极好?,又不会随意打杀。”

  一旁的阿苓抿着嘴不说话。只?是摸了摸那些孩子的脑袋,对着他们轻声道:“不用担心,我们女公子为人人善,对仆从都很好?的。”她当时自愿卖身女公子时,心中?不是没有害怕过,可是家中?窘迫,阿翁出了意外,她必须撑起这个家,幸好?女公子为人友善,从不苛责下人,而当时出城时十分慌乱,她根本不能回?家看?一趟,也不知现在家中?弟妹如何。

  七娘子恐怕是理会不了那种?无助彷徨的。

  这时有一位妇人被人扶着走了过来,两个人都很瘦,这位妇人的脸颊两侧几乎都凹陷了下去,扶着她的孩童大约只?有七八岁的模样,是一个男孩,长?得?像只?老?鼠,太瘦了。

  听到七娘子的那句话后,忍不住问了一句:“这位小娘子,敢问你们府上买卖僮仆是去干什么的?”一些不过十岁左右的孩童,放在家中?也干不了什么重活,有这些钱还?不如买几个壮年男人,也好?干活。她是担心这些贵人把这些孩童买下后有其他的用途。

  七娘子被这句话问的一愣,半晌都没回?答出来,她怎么知道郑文要这些孩童去干嘛,而且就算她问了她三姐也不一定会告诉她,她呆怔片刻后看?见?那位妇人的眼神都变得?不对劲后,只?能看?向阿苓求救。要七娘子说,郑文最信任谁,一定是她从乡下带回?来的阿苓,她有时候觉得?郑文待阿苓格外的不同,不像是对待一般奴婢的态度,这种?态度让她偶尔都会感觉到到嫉妒。

  郑文正在与一位老?翁讲话时,就看?见?阿苓突然带着一对母子走了过来,妇人大约三十多岁的模样,看?着尤其苍老?,偶尔还?咳嗽几次,看?起来身体不太好?。

  “出了什么事?”郑文停下与老?翁的话头,看?向面色有些犹豫的阿苓,温声询问。

  阿苓踟蹰了一下,看?了一眼身旁的两人正有些不知道如何开口,其中?那名沉默的少年突然跪在地上,向郑文祈求道:“求小娘子,我想带我阿母一同进府。”

  郑文看?向跪在地上的那名少年,并顺势向旁边移动了一步,侧过了对方的下跪后又沉默了一会儿,才让一旁的阿苓把人扶起来。

  其实?,她有时候非常怕这样的事情?,下跪在这里有时候显得?很天经地义,特别是下层向权贵时下跪,也许他们有时候都不知道这样跪着是为了什么。人的脊骨在这个时代?像是被敲碎了一部分,天生的自尊感被阶级压迫住,难以觉醒。无论她面临这样的场面多少次,她都适应不了。

  可是,她依旧不能答应对方的请求,如果放松一人,那么原则也就无从存在。她看?向阿苓,觉得?对方带这对母子过来肯定有她的想法。

  果然,阿苓在她的注视下慢慢开了口:“女公子,这位少年可能是耳闻则育过目不忘之人。”其实?她也不敢确定,郑文以前曾在识字阶段私底下数次小声埋怨自己记忆不好?,如果能过目不忘就好?了,阿苓虽惊讶世上还?有这种?人,但?是女公子说的话她还?是认真记下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