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92节(1 / 2)





  就在元令五年废太子生女卓枝悄然薨世之后,谋逆风波暂时平定,圣人也总算放下了心。况且走水却是禁内无关,反而其间似有肃王手笔。原以为这事便是清风过耳,无影无踪了,谁知次年肃王逃亡河西,打着昭雪的大旗,推举出个什么东阳王世子。

  起初,宗室听了这事都觉可笑。卓枝的身份,宗室明知不言罢了,怎么又冒出个赝品来充数?肃王也太没谱了些。众臣不明其间,反复上书请圣人肃清谣言,圣人却又起了疑心,迟迟不动。没成想今年春二月,东阳王世子的名声突然耳畔大作,甚至还有百姓挖出天外陨石写着“东阳必王”的狂悖大论。

  圣人总算正视此事,没想到越查越生疑,可真是拔出萝卜带出泥,一连串的真假疑问统统涌到眼前。也就在今年三月初,也就是东宫回上京的前几日,朝中众臣齐齐指责肃王混淆皇室血脉,决心干脆公布卓枝死因,将这事端到明面上来,坐实了卓枝是燕恪遗腹子的身世,也好彻底堵住乡野传言。

  可是肃王早有后手。

  三月底,他去信一封传到禁内,其中句句惊天,更是暗指卓枝与东宫有私情......要知晓这般艳/情逸事,不论真假,一旦有了些许苗头,于人是谣言杀人,于国则是动摇国本,一国之储君,牵连这等悖逆之事,如何堪掌家国?

  何况这也是逼迫朝中否认卓枝是东阳王世子的身份,与此同时也就坐实了另一位世子才是真身。加之如今东宫与堂妹牵扯不清,于谋逆反倒是正伦理,清君侧了。

  这封密信甫传入宫中,圣人面色铁青,捂着胸口重重坐回龙椅,他神色变幻不定,当即下令方内侍暗查此事。熟料这事却有些似是而非,捕风捉影,一时也说不清楚。

  双方虽说立场不同,但矛头不约而同对准了卓枝,毕竟肃王踩卓枝就是踩东宫,那是项庄舞剑意在沛公;而朝廷则一方面不愿承认东阳王世子另有其人,一方面也不愿储君蒙尘,只好在卓枝身世上大做文章,将她是个男子叛臣的身份定死了。

  这事喧嚣尘上,自元令八年四月起直到九月,近乎半年“卓枝”这个名字被群臣口诛笔伐不止,好似幸亏她死的早,不然非得车裂凌迟不可,东宫也顺势自请赴长春观斋戒修道,只可惜仍未能闹出结果。

  万没想到,九九重阳圣人降临华山,众臣陪同登高,就在那时竟冒出个女子,她自称是肃王姬妾,怀中书信数封甚至还有人证——当年陪同废太子妃杨氏诞子的一品奉德夫人李氏。梧河谏言之后,杨氏全族流放三千里,死的死,残的残,最终抵达玄缺的十不存一,奉德夫人算算年纪已是耄耋老妇,竟然还活着?从前奉德夫人也是上京一品诰命,自然识得她的人数不胜数,半点不怕人假充伪证。

  肃王串通何内侍伪证的书信,毒杀刘氏的刺客,杨氏画像加之奉德夫人指正,众目睽睽之下,任是谁都不能堵住悠悠众口,真相终于大白于天下,原来当年杨氏仅诞下一子。可是这结果双方并不满意,肃王失去打压东宫的利剑,朝廷则是被迫承认东阳王世子尚存于世。她这一招,打乱了全盘算计,肃王姬妾反而站在风口浪尖之上。

  谁都以为这女子活不成,果然她消失人前,众人猜测定是遭遇不幸,哀叹几声,也就无人关注了。

  紫云楼前,内侍小心偷眼觑着东宫的面色,只见他身穿细布青袍,面容清端,一双眼睛深不可测。小内侍苦了脸,恨不能闭起耳朵当个聋子,殿内女子声音清晰传入耳中:“无人指使,妾身只是受过卓大人救命恩德,妾只是,”她的声音愈发高昂,“恨!“

  “诸位大人明知此事存疑,但仍为了堂堂大事,一个个都恨不得将卓大人踩进污泥里,以证明自己靴底干干净净,没沾染上一丁点脏!她为国尽忠,力挽狂澜,于大义无亏,哪一点不比堂前诸位大人高洁,你们却横加指责,说她是叛臣贼子,竟要挖坟掘墓!妾想问问诸位,为什么要这样将脏水全都泼到死人头上!枉你们自称读书人,满肚子圣贤书还不如喂了狗,厚颜无耻,枉为人臣!”

  ——“拖下去!将她拖下去!”

  随着王嫣然被押下去,群臣也纷纷退下。

  紫云楼内只有圣人端坐高位,他移目望向殿外,正欲东宫视线相对,圣人年老但不昏聩,肃王姬妾怎么会突兀现身山前,要知早在十日前御林卫已经肃清内外,不留任何嫌疑外人。就算她狡猾设法混入人群,那奉德夫人一个大活人,她是怎么将她自千里之外寻到,并送入仪队之中?更别说那些书信刺客,她一个小小姬妾焉有本事将这些人齐齐扣押?

  ......打鬼借钟馗,姬妾不过是钟馗罢了。

  孟子曰,君子引而不发,这是东宫的手笔,山中五月,世人皆以为东宫不堪见人耳目,谁知在这里埋着一笔,果然没白修行啊。

  此时已经是秋九月,秋风萧瑟吹彻寒凉,圣人察觉阵阵凉气袭面,他轻轻咳嗽数声。王德全忙侍奉着他饮下参汤,圣人眼皮子耷拉下来,遮住满眼精光四射,肃王精于小道,却战事不利,溃败如流。若非打算借此事,好好捋一捋朝廷重臣,肃王这张虎皮根本披不起来!不日将其,以及生生从眼皮子底下逃脱的东阳王世子卓泉抓回来,届时万事明晰。

  从前他一度认为卓枝葬身火海是肃王手笔,结合这桩绯闻,前几月沿着一路向上查,背后纵火竟隐隐指向东宫。

  当时心觉奇怪,推己及人,便也想也许东宫为掩人耳目杀人灭口罢。

  可若是为此,何必又大动干戈,为何非要证明卓枝一身清白?如今看来,期间必然有异,肃王那封信恐怕不是什么虚假绯闻。卓枝,她,真的死了吗?不过片刻之间,他心思斗转,招招手:“吾儿,过来。”

  东宫躬身行礼,缓步上前。

  圣人将那盏参汤递上前,他死死盯住东宫,俯身快声问:“宋氏三女,性情端淑,与你正相配,愿婚否?”

  第118章 他茫然按住“同生”……

  橙红的光一跃而起, 海面波光粼粼折射出金色光芒,霎时天光大亮。在这海天相接处一只蚱蜢小舟急速驶来,很快停靠岸边, 几个蜡染银环的人接二连三跳下来,有人喊道:“七娘子,倭寇水寨尽殆,绞杀匪首三千......神机妙算,先行回来报个喜!”

  几人冲上山岩, 那里设着数座军帐, 她们行向最大的那座军帐, 一把掀开帘子,就听见有人阻挠声:“七姊姊方歇下, 脚下都轻点!”少年人神情万分紧张。

  “七娘子又发病了?”几人对视一眼,忧虑漫上心头。自打三年前七娘子来到军中,不过任小小的校尉, 她眼光奇准, 时常一言半语便点出要害, 逐渐受大将军倚重, 如今已是海宁军中声名远播的鬼才军师。只是, 甘瓜苦蒂,她的身子骨亦是出了名的差,今年起更是频频惊厥不醒。

  为首的女子面色严肃起来, 她说:“倭寇已无返还之力,此战终结数十年来乱象......待七娘子身体好些, 摩酥小师尽可劝说她回城里静养。”

  竹屏后响起几声轻咳,一袭腊染长袍的清弱身影缓缓显现眼前,她长袖未挽, 露出白皙近乎透明的指尖,女子抬起脸,眉目如旧模样,只是更添了几分病弱气:“方在岩上已经瞧见海上情形,全托诸位辛苦奋咳......”

  一连串的咳嗽声逼的她不得不止话,摩酥适时上前,他手中端起个色彩奇异的铜炉,将艾塔点燃,一阵青烟袅袅升腾,他执艾塔点在女子小臂间穴位处,灸了数下。好半晌咳嗽声终于止住了,一番折腾,卓枝苍白的面上染出几分嫣红桃花色,反倒看上去气色好些了。

  摩酥低声说:“劳请各位今日所见,不可对外人言说。”

  “自然不会!若有人问起七娘子的事,众姊妹皆是一概不言的......”

  ——“报!圣女驾临。”

  帐中诸位皆是神情一肃,匆匆俯身退出大帐。海宁人心目中圣女执掌密族,地位比之大昭正如圣人一般。众人甫一退下,范姝也就到了,她掀帘而入,直直望着卓枝憔悴病容,无声哀叹:“七娘,”她深吸一口气,还是直言,“寿春县主病重。”

  闻言卓枝原本强忍的头疼愈发严重,晕眩不止,她捂着头慢慢坐下。摩酥大惊失色,手忙脚乱引出牵蛊照旧点燃,好半晌卓枝缓缓张开眼睛,仍是眼前花乱,她凝神问:“怎么回事?”

  范姝脸色微沉,将手中明黄物什递上,说:“圣旨发到海宁,点名道姓要你前去侍疾。”范姝环顾四周,声音轻之又请:“你活着,这事承明帝怎么会知晓?”她心里隐隐有个猜测。

  范姝将圣旨展开,低声念了遍,心道卓枝的身体越来越差,即是大巫用尽办法,也只是勉力维持,可眼瞧着生机日日消减。“同生”的效力逐渐衰减,究竟是什么缘由?难道真如卓枝所言,她与燕同同属亲眷?可若是如此,同生根本就不可能种成,毕竟“同生”类生死契,亲眷之间是不能成的,通常只有妻夫之间方能成蛊。既然不是身份的缘故,那又是为何?

  她垂下眼睛,想起那桩燕同大婚的传闻,心下不禁沉默,此事她尚未告知花卿,便是见她身体愈差,心中不忍。

  摩酥是个急火火的性子,他忍不住开口:“姊姊,说不定是炸你的,你从前不是说过,兵不厌诈吗?我去!”他求助的望向范姝,”圣女尊上派人去探望姨母,一定没事的!”

  帐内静默,卓枝虚弱的微笑,她声音微不可闻,但其中的坚定之意不容忽视:“无需担忧,我的身体,我心里清楚,今日便启程罢。”

  范姝并未阻拦,她只是专注的望着卓枝,郑重的说:“千万保重,”她附身耳语,“卓大当家一行人与你兵分两路,各自赴上京,他那厢我已经交代过了,想法子偷天换日将姨母带回来,你多加保重。我以密族大巫去信,”

  “不必,”卓枝打断她的话,她语气笃信,“不必如此,圣人不是要我性命。只是个人私事,不必将整个海宁牵进局中,二娘子,你且放心,阿娘平安无事最好,若如此说不得我这一回上京,病就全好了呢。”她眨了眨眼睛玩笑道。

  范姝不愿惹她心忧,顺应着点首称是:“摩酥也一起去,你独身一人,我绝对放心不下。”

  这时已是冬十一月,海宁四季温暖如春,丝毫感受不到寒意。可此时此刻,卓枝仍感到海的那一边似有寒风吹抚而来,她微微打了个寒颤,抬手拢紧领口,最后望了眼一望无际的长平海。正午的日头高悬,海面闪烁着金色光斑,好似有一尾巨大异兽静静潜在海面之下,明光闪烁似它的鳞片。

  不过片刻而已,刺得人眼睛生疼,卓枝闭目,她可能不会再回到此处了,心里冒出这样一个念头。卓枝回身踏入马车,说:“时间不早了,走罢。”她口中说的笃定不已,其实心里没有丝毫确信,圣人想要杀她,或者是不杀,根本无从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