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87节(1 / 2)





  前几日上京连绵小半月的细雨终于停歇, 可才过了个夜,周遭便蒸腾灼热的气息,漱藻斋四面临湖, 清凉宜人,不仅如此湖面上还建立了一座水车,顺水而动,湖水高高摇起,而后倾泄而下, 水帘闪烁着璀璨的光芒, 映照之下漱藻斋仿若水晶龙宫般, 水汽朦胧,凉爽消暑。

  蔓芸将漱藻斋四面的呈卷的细竹帘子放下, 以防湖面水汽飞溅浸湿书籍,她低眼正欲退出,却听卓枝出声相唤:“蔓芸, 今日可有阿娘的消息?”

  寿春县主的消息......蔓芸垂下眼睛, 自从半月前府门前便总有御林卫守卫出没, 府中侯爷县主娘娘皆不在, 就连大郎君也因肃王府谋逆之事被圈禁在肃王府邸, 她不禁叹息,侯府中唯一的主人家也只有小侯爷了。

  御林卫虽说尚未阻止他们出入侯府,可是这其中的含义不言而喻, 他们也只是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罢了。

  蔓芸微微摇首:“小侯爷, 宫中并无消息传来。”

  并未有消息,没消息就是好消息。

  卓枝心中暗忖,她放下书册, 掀开细密的竹帘向外望去,不过小半月而已,侯府已现出衰败之相,仆从尚有管家阿姐管教拘束,可是园中琐事已没人有心操持了。她低声问:“蔓芸,路小远可否探到王嫣然的踪迹?之前特意嘱咐他去肃王别苑周遭打探,可有结果了?”

  蔓芸仍是摇首。

  半月前曾与应道奇一番密谈,圣人刀剑所指之处,已是显而易见。据闻肃王不在府邸,这些日子御林卫更是将上京翻了个底朝天,掘地三尺也没找出他的踪迹。府中除了瘫痪在床的燕长龄,其余叫得上名头的也只有阿兄了。

  可是那日刺客所言密信内容为何,她仍是不知。肃王府那日卓泉所言也并未承认与潺潺相关,究竟兴风作浪的东阳王世子是谁?是谁在假扮做戏?难道肃王借这个名头,只是想全身而退不成?这天下谁看不出肃王才是腋肘之患,罪责根源,光凭一个东阳王的名头又能遮掩什么?

  何况,她才是东阳王的遗腹子,若有朝一日卓泉被误认东阳王世子,圣人下令诛杀,那她又该如何?

  这些事一直萦绕心头,扰得她心头烦闷不已,卓枝迈步而出,没走几步便遇上诚惶诚恐踉跄而来的路小远,他见到卓枝,忙上前拽住卓枝衣袖,慌乱道:“小侯爷,大事不好,侯府前,侯府前来人了,都是骁骑尉的人!”

  府衙来人也不是头一遭。

  卓枝略整衣衫,迈出书斋,一路沿着回廊走向门前。远远只见白玉影壁暗刻着牡丹菡萏,而那一队骁骑尉披坚执锐就立在百花壁之后。为首的青甲中郎将手持黄锦,看来应是有圣人旨意。卓枝上前一步,躬身行礼说:“臣请问圣躬安。”

  中郎将抬手展开黄锦诏书,说:“圣人安,圣人有令:着暂将卓枝押送收监大理寺,押后再审。”中郎将收起圣旨,瞥向身后,一个绿袍骁骑快步上前,他手中捧着一幅铁镣铐,中郎将说:“小侯爷,您身为皇亲国戚,又有官职在身,本不该动用刑具。只是,此案关系重大,实属十恶首例谋逆,小侯爷,请吧。”

  这些事事关国法,又有圣人旨意,他本无需多言解释。他们既不面熟,也无交情,可他仍多说许多,卓枝只是作揖言谢,伸出双手,待那双镣铐扣合发出一声闷响,卓枝起身随他们前去。

  路小远努力憋着泪,傻呆呆站在一旁,只知道哭。还是蔓芸晓事,丝毫不慌张,她递上荷包银两,口中却不提照看卓枝的话,反而说:“大热的天,诸位大人办差辛苦。”

  那中郎将适时停下,他望着白玉影壁,低声提示道:“天热气燥,可有什么要交代的,也不急在这一时半刻。”卓枝低声交代:“家里的事一切照旧,我的朋友不要忘记寻找。若是阿娘,阿爷回府,便将这事如实禀告。”

  她们简单说了几句话,卓枝便随着骁骑尉一路到了大理寺,当天就住进了大理寺单间牢房。与她设想的不同,并没什么人审问,也没有什么严刑,她只是被关在这里,一连数十天,每日按点吃饭,仿佛圣人已经忘了她似的。

  这是做什么?

  那中郎将已经透露关押她是因为罪涉谋逆,怎么会不提审她呢?难道说并非是她推测的那般,谋逆说的不是她东阳王遗腹子的身世,而是因卓泉牵扯的肃王谋逆之事?连带着将她拘进大理寺,只有这样才能解释为何将她扣押却不审。

  又过了几日,宫中方才来人。

  这次来的还是熟人,正是圣人身边的内侍监王德全,他依旧是那副温吞吞的模样。甫一踏入牢房,面色大变,他用力的摆弄腰间的络子,高声发作:“谁给小侯爷上了刑具!都是皇室宗亲,尔等也敢!”

  老好人罕见发怒,这的确令人吃惊。几个衙役对视一眼,心道上枷锁可是宫中的口谕,他们琢磨着照办,现在怎么又变了眼风了?赶忙一拥而上,七手八脚的帮卓枝卸去枷锁,一面躬身作揖连连道不是。

  王德全上前引路,他边行边说,语态很是亲热:“这帮看人下菜的狗奴才,可伤着没有?小侯爷先随着咱家去宫中面见圣人回话,然后再去太医院好好看看。这么重的枷锁,伤着筋骨,老了可怎么办?”

  数十斤的枷锁套在肩上,这么些日子,卓枝每日疼的肩背发麻,这会她还抬得起胳膊,卓枝都觉得近乎奇迹了。但王德全是圣人身边人,嘴上客气几句,她也不能当真,自然未曾顺着他的话说,只是胡乱应了。两人这一道是随车进宫,过了永贞门,下车一路步行,约莫小半个时辰,这才到了宗人府外。

  宗人府如今是晋王燕款所管理,他从未牵扯进任何争位斗争,因而算得上逍遥自在。若论起辈分,他算是当今圣人的堂叔父,在一众宗亲中也是交口称赞的软和性子,只是人有些不着调。

  都是小节。

  他们才行至门前,燕款便忙匆匆小跑出来,他面上有些失望:“王内侍,卓小子,你们怎么来了?今个宫中一道旨,惊得本王从王府中急急赶来。别见怪啊,都进来!”他亲昵地拍了拍卓枝的肩,说:“本王还不知所为何事呢?卓小子你来这,是什么事啊?”

  他见卓枝面色郁郁,便同情的说:“你也不知道啊?咱们这圣人......”他还欲再言,王德全生怕他说出什么不着调的话,三两步上前,一把搀扶着他,说:“晋王千岁,您随老奴来。”

  卓枝就落在后面。

  她环视四周,只见门口廊下都立着好些御林卫,他们身着甲袍腰间悬刀。不由得她心中生出一丝警惕,恐怕今天此行并不想王德全说的那般轻易,只怕又是一场鸿门宴。因为宗人府不像后世那般专为处理宗亲犯罪,在大昭宗人府通常管理亲王公主俸禄或是些婚丧嫁娶的礼仪之事。

  平日里除了理事的侍女内侍,基本上没有任何兵甲士。今日调来这近乎百数身负兵甲的御林卫,绝非护卫安全这么简单。

  她不禁提起心来,深吸一口气,迈步踏入堂中。正堂门窗紧锁,几乎透不过什么光明,又是午后,极为炎热,甫一进去便觉闷热扑面,她站定抬眼去望,只见堂中依旧立着数十位抱剑的甲卫,除此之外竟无他人。

  忽的内侍高声唱喏:“圣人驾到!”

  卓枝看着周围更是心生悚然,随众人一同到来的还有寿春县主及建宁侯,以及数位宗亲,她随众人一道立在堂下。方内侍一揽拂尘,尖声道:“带悖逆人犯卓泉上堂。”

  很快便由两个御林卫押解卓泉上前,她与卓泉自那日肃王府一别后再未见过面。卓泉身着苎罗长袍,衣衫齐整不染尘埃,面上不见任何慌张之色,他施施然跪下:“圣人金安。”

  圣人戏谑的瞟了一眼寿春县主,食指点了点桌案,示意方内侍开问。方内侍意会,他躬身问:“罪人卓泉,你串通肃王,妄称东阳王罪臣之子,借此行谋逆之事,你可知罪?”

  卓泉坦然:“回禀圣人,臣无罪,臣并未妄称东阳王之子。”

  方内侍疾言厉色,斥责:“公堂之上还敢巧言善辩!传唤人证!”不多时御林卫压着个中年仆妇上堂,说:“禀圣人,人证之一刘氏,带到。”方内侍展开案卷,高声念道:“罪人刘氏,乃废太子府侍人,后因废太子亡,废太子妃杨氏生子而殇,杨氏狡黠做计,狸猫换太子,世子不翼而飞。刘氏为逃脱罪责投身空门,隐姓埋名藏身与圣母行宫。罪人刘氏,可否认罪!”他说到最后一句时,已是疾言厉色。

  刘氏怯怯,泪流满面,跪下不断叩首:“罪人认罪。”

  方内侍呵笑一声,将那案卷扔到刘氏面前,厉声问道:“你曾为废太子妃杨氏接生世子,咱家且问你,世子身上可有什么特征?”

  刘氏嗫嚅。

  ——“回禀圣人,依奴婢看这贱婢还念着罪人旧主,来人!将她拖下去杖三十!”

  刘氏膝行至方内侍面前,嚎啕着叩首,大声喊冤:“罪人冤枉,罪人不敢不如实交代!只是。罪人只略略瞧见世子一眼,何内侍监便为世子裹上棉被,直接抱出门去了。”

  方内侍诘问:“你看到了什么?”

  刘氏恐慌万状,她张了张嘴,猛地叩拜紧紧贴在青石地面上,她哭嚎着说:“罪人,罪人看见世子颈侧一左一右,有两颗小痣!”

  第111章 剥衣自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