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1节(2 / 2)

  秋欣然收了她五两银子,替她解了个签:“小姐可定了亲事?”

  那小姐略带羞涩道:“家中近来有人上门说媒,但到底哪家还未定下。”

  “从这签文来看,明年开春就该定下了。”

  坐在对面的女子脸上有些羞意,过了半晌才期期艾艾道:“那……道长可看得出是哪家?”

  “这便看不出了,”秋欣然笑着合上签文,将纸条递给她,“小姐心中可是已有中意的了?”

  那女子闻言却叹了口气:“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如何就是我说了算的。”

  秋欣然正要说什么,忽然听见外头一阵喧哗声。刚过饭点,楼下坐着不少人,这会儿听见动静都纷纷挤出去看,隐隐听得有人说:“……关外回来了。”

  秋欣然眉心一跳,坐在对面的女子也抵不住好奇从窗边望了出去,不过一会儿工夫,临窗沿街已被挤得水泄不通,几乎所有百姓都放下手中的事情,探出头来看热闹。

  不久一阵马蹄声震耳欲聋,远处的人群传来欢呼声,有人高呼:“定北侯回来了!”

  这呼声一传十十传百,须臾之间就已传遍了整条大街,引得全城轰动。

  “定北侯回来了?”

  “过几日太后寿辰,多半是替太后贺寿才回来的。”

  “可北边没了定北侯能行吗?”

  “……”

  这位北地将军的名声好似天下皆知,即便是整日待在闺中的女子竟也听过定北侯的威名。女客显然没有料到此番外出,竟能有这样的运气碰上定北侯回京,叫她有机会一睹真容,念及此也不由激动地站了起来向外张望。

  秋欣然在听见这个名字的时候却愣了许久,待窗外马蹄声渐近,才回过神也起身走到窗边。

  不远处一队铁骑列队而来,走在最前头的便是此次回京封赏的定北侯。出乎许多人意料之外的是这位传闻中的将军看上去还极为年轻,相貌也并不粗犷伟岸,反倒十分秀雅英俊。阳光下他身着银甲肩披红绫,凤目狭长唇若桃花。他身后的将士则个个英姿勃发,身披戎装,头戴盔甲,纪律井然。

  从他们进城以来,沿途欢呼声不绝于耳,临街女郎个个开窗相迎,掷果盈车。秋欣然站在窗边苦笑:过了今日,这位定北侯恐一夕之间就会成为无数春闺的梦里人。

  当队伍快要经过饭馆楼下时,窗边这位女客也不知是因为太过激动还是情不自禁,手上一松,腕间的帕子也跟着飘落下去。

  “呀!”那小姐轻呼一声。

  这一路来沿街不少百姓朝着他们扔花掷果,也有不少大胆女郎从楼上扔掷手绢,马上将士皆是目不斜视,军纪森严。直到这何记饭馆外,兴许是二楼那块黄幡太过惹眼,那帕子从眼前飘落时,马上的将领忽然抬头朝着楼上望了一眼。

  隔着重重人潮,二人的视线短促相交,那一瞬间,秋欣然感觉全身的血液都凝固了,脖子上一阵凉意……

  好在这一眼太快,对方很快就移开了目光,仿若只是漫无目的地朝两边扫了一眼而已。等她渐渐找回心跳,便听见身旁的人小声叹了口气。马蹄声已远去了,那二楼窗上飘下的绢帕落在路中央印上了几个马蹄印。

  人潮拥着渐渐远去的队伍朝前挤去,外头的街道又重新恢复了先前的宁静。

  第2章 宜贺寿

  打马行到宫门前,将士下马解兵入宫面圣。跟了一路的百姓也被拦在宫外,渐渐散去了。

  夏修言行过重重宫门,踏过金水桥,望着远处巍峨耸立的大殿,碧瓦朱墙在阳光下熠熠生辉。他幼时第一回 入宫,站在永安殿前望着汉白玉铺成的阶梯,只觉得远处大殿高不可攀,四周宫墙遥不可及,从踏进宫门的那一刻起,就将人围困在了这四方天地里,再无处可去。

  如今他重新回到了这儿,殿宇宫墙依旧,那种叫他喘不过气来的压迫感却已经荡然无存。随着领路的宫人一路拾级而上,他百无聊赖地数了遍石阶的数量——三十九阶。他感到一丝荒谬,原来竟只有三十九阶,他少时却觉得这石阶有如云梯,直通云天。

  “你说有没有人从这儿滚下去过?”记忆里圆领罩袍的青衣道童躬身躲在文武百官里头小声嘀咕,不等他接话又自顾自地笃定道,“肯定有。”

  锦衣世子也躬身瞥她一眼,慢悠悠道:“若是没有,你今日可做第一个。”

  ……

  殿中传召定北侯的旨意一重重传到殿外。他身旁的高旸侧头打量一眼像是正在走神的将军,悄悄上前提醒道:“侯爷,圣上传召了。”

  夏修言倏忽回过神来,扯了下嘴角忽然轻声道:“你说有没有人从这儿滚下去过?”

  高旸一愣,疑心是自己听错了,还未来得及再问,前头的人已振了振衣袖率先迈步进了殿中。

  自打定北侯回京,秋欣然这眼皮便跳了三天。给自己粗粗掐了一挂——该有一劫。算出这么个结果之后,秋欣然突然淡定起来,毕竟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

  这样过了几日,一日宫中来信。秋欣然十三岁时在京旅居,她的师父抱玉道人将她托付给自己的师弟白景明。当时白景明在宫中任司天监监正一职,于是秋欣然在司天监待了三年。这回正是白景明听说了她下山的消息,趁着太后寿辰宫中大宴百官,要她一道进宫。

  那天一早秋欣然换了身衣裳,托人去坊市雇辆马车,之后便在馆子里用饭。她下楼已不早了,大堂里多是些已用过饭的客人聚在一处聊得热火朝天。何宝进替她煮了碗面端上来,秋欣然随口问道:“他们在说什么?”

  “还能有什么,这定北侯一回来,京中可算热闹了。”饭馆里生意不忙,何宝进顺便就在她对面坐下听一旁那几桌人闲扯,“七年前定北侯领命出征的事情道长听过没有?”

  秋欣然握着筷子的手一顿,何宝进没听见她应声,便以为她此前在山中修行,不知这京中的事情,便仔仔细细地同她说起来:“七年前西北边关告急,当时守城的将领正是夏弘英将军。眼看就要守不住,朝廷这边还在为派谁出去吵翻了天。当时郑旅将军正在西南平叛,远水解不了近渴。朝廷打算先派人带一支人马过去支援,撑到郑将军的援兵赶到。但敌众我寡,人人都知道派出去的这一批人就是去送死的,所以没人愿意去。”

  “我们当今圣上好求神问卦,这个时候他就想了个法子,当时他宠幸一个道士,就把他叫到了朝堂上当着百官的面算了一卦。那卦象一出来,这道士说这事情最合适的人选就是当时的夏世子,也就是如今的定北侯。他这一卦出来,哎呦,满朝皆惊——”他这口气太像说书先生了,就差了一个惊堂木,叫秋欣然疑心这一出是不是京中哪家茶馆里的挂牌曲目。

  “夏世子打小因为体弱多病才被接回了宫里。结果这时候,这道士说要他领兵出征,你说说这是不是把人在往火坑里推?”

  秋欣然弱声道:“国家危难之际……”

  何宝进一拍桌子,怒目道:“那夏世子可是夏将军与明阳公主的独子,他这就是要夏家绝后啊!”

  秋欣然闭上了嘴,何宝进又继续道:“当时朝上就吵了起来。于是圣上将夏世子召来一问,世子磕首长拜自愿领兵前去解救围城之困。朝中大臣无不动容,便是圣上也十分感怀,应允他领兵赶赴边关。当时他这一走,人人都以为他要一去不回,结果你猜怎么着?”

  “自然是大破敌军,才成了如今的定北侯。”秋欣然干巴巴道。何宝进也发觉自己这话问得傻了,不由憨笑着挠挠头,总结道:“总之这两年边关能有这种太平日子,全都仰仗侯爷。如今他回京,百姓自然夹道欢迎。听说城南还有赌坊开了盘口,打赌定北侯这次会不会找当年那个道士的麻烦。”

  “……”秋欣然才吃了几口的面瞬间就不香了。她委婉道:“夏世子既然解了围城之困,按理说那位道长倒也算得上神机妙算。”

  何宝进神情愤愤道:“这分明是世子吉人自有天相,如何能说是那道长卦算得准?明眼人都看得出,那道长这一卦,分明是不知受了何人唆使,不安好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