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130节(1 / 2)





  众道士眼睛里就都流露出兴奋和期待的神采, 特别真挚且浓烈。

  展鸰就觉得反正自打踏进清宵观的门槛儿,一切就不能用常理忖度,不然……一定秃头!

  “智真方丈,是隔壁山头青龙寺的智真方丈么?”方圆几十里,上规模的寺庙好像就隔壁那么一座。

  王道长很开心的解释道:“不错。”

  席桐的表情也有点麻木了,不过还是难掩好奇的问道:“难道贵观还与青龙寺颇有往来么?”没听见都到了赠送面粉的地步了,交情肯定不一般呐。

  “智真方丈是个得道高僧,”宋道长就主动答疑解惑道,“当然,青龙寺上下大小和尚在他的教导下也都很是不错。早年鄙观上下险些饿死,也是智真方丈前后多次送米送面,实在是功德无量。”

  说着,还顺手拍了拍路边大树粗糙的树皮,“不然,这些树只怕就要死了。”若是被饥不择食的人剥掉树皮果腹,哪儿还有活路!

  顿了顿,王道长又非常有经验的道:“青龙寺种的麦子特别好,磨出来的面粉格外香甜可口,只是所产不多,大都给那些和尚们自己吃了,每到逢年过节才赠我们一石、半石的。前儿他们得了消息,也来贺喜,便额外送了一石。当然,我们也没白要,回了酒精呢。”

  最后说到自家独一无二的特产时,王道长的语气分外骄傲。

  话音刚落,旁边一直沉默的张道长就见缝插针的补充道:“当然,不过若论种菜,还是我们清宵观的菜蔬更胜一筹,更好吃些。”

  “不错不错。”

  “那是自然。”

  “是的,智真方丈都亲口承认过的。”

  众道士纷纷点头,又不自觉挺起胸膛,脸上格外有光,好似在种菜方面强过隔壁的青龙寺俨然是一件十分了不起的大事,重要性完全可以排的上天字号甲等。

  身心俱疲的展鸰席桐:“……”

  说心里话,他们已经有点搞不大清楚这两家的相处模式了。一个道观一个佛寺,此消彼长,难道不该掐的你死我活么?可是你看看,如今这都是个什么情况?

  早先张道长就亲自推荐说青龙寺那边算日子准,这会儿又意外得知人家还救过他们全观上下的命!又你承认我家麦子好吃,我认可你家菜蔬可口的……

  一点也不像正经修行的人好么?

  王、张、宋三位道长相视一笑,俱都十分满足,又听那管厨房的胖道士满是向往的道:“如今咱们手头宽裕了,正好可以多买些种子。回头若有盈余,还能分些给前来参拜的居士们。”

  众道士点头称是,展鸰就百般纠结的问道:“……之前不是说以后就不种菜了么?”

  当日亲自放下豪言壮语的王道长也有点尴尬,挠了挠头,干咳一声,“外头买的到底不如自家种的好吃。”

  胖道士也底气十足的道:“轮种菜,放眼黄泉州,谁比得上咱们清宵观!”

  周围又是一片铿锵有力的附和之声,并争先恐后的表示若放弃种菜,反而去买人家的吃,那简直是本末倒置。

  展鸰和席桐就没话说了。

  你们是道士啊,攀比这个像话吗?还本末倒置,你们自己弄清楚什么是本,什么是末了吗,还本末倒置……

  一群心情各异的人先去研究室看了会儿,深入讨论了一回,便去茶室歇息。

  眼下已经三月中旬,颇有春意,被凛冬摧残了几个月的花草树木重新冒出新芽、长出嫩叶,在融融春日下肆意舒展着身躯。

  道观虽然已经大肆整修,但只动了建筑,原有的植被除了实在没法儿看的地方,大体依旧保持原样,用王道长的话说就是:“万物皆有灵,草木虫鱼皆如是,能不破坏的还是别动了。”

  故而这会儿清宵观里的花儿生长的也格外肆无忌惮,才刚他们走过的青石砖路中的缝隙里还顽强的钻出来好几株植物,纤细的枝茎上努力挑着几朵鲜红的花朵。那柔嫩的花瓣上还带着清晨莹亮的露珠,随风摇曳,在阳光下折射出美丽的光亮。

  大家说了一会儿闲话,又提到日后的发展方向,王道长非常坚定的表示要继续将酒精产业做大做强,“难得圣人开恩,给了这么个恩典,除了衙门和正经药铺之外,也就咱们这边能卖了,自然是好好把握机会……”

  多存点银子!

  真的,彻彻底底的穷过之后,你就能刻骨铭心的感受到:

  什么匾额,什么御笔亲书,什么夸赞都不管用,都是虚的,什么都不如银子好使!

  展鸰和席桐深以为然。

  他们的客栈开了也有一年多了,生意算是红火了,可饶是这么着,十几个月下来挣得竟然还没有两个月卖酒精和白酒挣得多!关键是两边正式采买人手实现量产化之后,管理也十分方便,根本不用多费心思。

  这样好的机会或许不会再有第二次了,他们得好好把握。

  隐居归隐居,可不也摆脱不了柴米油盐酱醋茶几样么?衣食住行哪样是天上掉的?即便是现代社会的退休也得有退休金呢,少了钱怎么行?

  研究狂人宋道长就带点儿兴奋又带点儿羞涩的道:“前些日子我同师兄整理前人留下的东西,发现有两只八宝葫芦琉璃盏,十分难得,只可惜其中一只不知什么时候被摔了一下,杯壁上出现了两道裂痕。”

  此刻的琉璃制品还算珍惜,本朝并不擅长,大多是从西域外国流传进来,寻常大户人家也不易得。而清宵观竟能有足足两只,还算成双成对的,可见祖上着实曾烜赫一时。

  “后来我们就琢磨,说如今大庆朝虽也有人制作此物,然大多颜色浑浊,不甚透亮,据说唯有西域那边一等一的能工巧匠才能偶然集合了天时地利人和,得上一两件真正剔透无暇的……可两位道友,且看这个。”

  说着,宋道长就起身去墙角的小柜子里拿了个布包过来,小心翼翼的在桌上打开。

  此刻日头正好,灿烂的阳光毫无阻碍的从大开的门窗中照进来,笔直的落在布包内的物件上,瞬间折射出璀璨又剔透的光,令人下意识屏住呼吸。

  展鸰和席桐都不由得微微睁大了眼睛,看向彼此的眼中都有显而易见的震惊和诧异。

  布包内装的是五粒大小不一的蓝色琉璃颗粒,大的约莫枣子大小,小的不过拇指肚一半大,不过这都不是重点,重点是它们无一例外的清透无暇!宛如最深沉的蓝色海水,安静的躺在白色的布包里,大大方方的将阳光过滤成美丽的蓝色,洒落在四面墙上。

  太美了!

  别说穿越来这么久,哪怕就是现代社会,他们也很少能看见颜色这样浓郁,纯度这么高的玻璃!

  这完全已经可以被叫做玻璃,而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琉璃了。

  其实如今琉璃的制作工艺已经渐趋稳定成熟,可渐渐的,人们已经不满足于目前阶段的成品,总有些人觉得琉璃内部的气泡和略显浑浊下沉的颜色不够通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