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慈宁宫宴(2 / 2)

  二十阿哥的母妃庶妃高氏与小十七胤礼的母妃庶妃陈氏一样,同样是不是主位宫妃,平时没少受主宫娘娘的气,甚至连当红的奴才也敢踩踩她们。胤祎这次得老佛爷青眼,那些见风使舵的奴才们再也不敢明目张胆的奴大欺主了。

  各府可算得人丁兴旺,只有八爷一家就他们夫妻两人相对而坐。这光景在我看来最温馨不过了,可是看在别人眼里就太各色。可是八福晋丝毫不惧,欢笑声比谁都爽朗。

  开席前,照例由各位儿孙拜寿献寿礼,老佛爷对老九花大价钱铸就的观音佛像不屑一顾,却对四爷的寿礼很喜欢,四爷的寿礼是一部亲诵了百遍的金刚经,可说不值一文,可老佛爷就是喜欢。

  我献的灵龟拜寿的白玉山子,老佛爷爱不释手,把玩了好久。老九气惨了。你说他也是,黄金有价玉无价,老佛爷万寿,你送金子干嘛?老人们一向最喜欢玉观音了,一般老人家都信奉玉通灵气,金子显得俗气了。像三爷送的象牙碗筷,八爷送的琉璃茶具,价钱远不及老九的贵,可就是能讨老佛爷的喜。

  席间,各位阿哥都即兴赋诗以贺太后生辰。逗得老佛爷眉开眼笑,笑语声声。老佛爷得了孙子的抬爱,却并不赏赐孙子们,命人将自己席上几道菜肴分送给德娘娘几位,几位娘娘来席前谢恩,老佛爷笑眯眯的说:“本宫应该好好谢谢你们几位好媳妇,养得好儿子,使我儿孙绕膝,晚景融融。辛苦了!”

  宜妃抿嘴一笑:“老佛爷您可要好好赏赏德姐姐,她不但会养儿子,孙子也调教的不错,十四家的弘春,小小年纪就能出口成章了,只可惜与十四一般,只会死下工夫读书习武,是个没嘴的闷葫芦。”

  十四还是个闷葫芦?他还要怎么得尽天下恩宠才算机灵?

  德娘娘连忙抬举宜妃:“这哪里是我一人的功劳呀,你这个寄养奶奶也功不可没。”

  十四阿哥小时养在宜妃宫里,所以十四在某种程度上也算是宜妃儿子,就更十三与德娘娘的关系一样。

  宜妃在这里提弘春,其实对老佛爷格外抬举弘时弘昌不满,她拿弘春说事儿,是为自己的亲孙子抱屈。

  宜妃面上夸奖德娘娘,其实是抬十四压四爷十三,这样既可以让十四对四爷十三更加不满,又可以抬八党压四党。宜妃十分得宠,也十分骄傲,可是她的两个儿子五爷只愿做个富贵王爷,美人九又不受康熙待见,她今生与后位无缘。十四也算他的半个儿子,倘若十四上位,她也可算得半个皇太后,所以,宜妃在人前人后各种场合,一有机会就会抬十四压四爷,因为四爷既不与他儿子对盘,也与她自己不亲厚。虽然当着德娘娘的面,可是宜妃知道,只要是抬十四压谁都没关系。即便那人也是德娘娘的亲生儿子。

  老佛爷也是八面玲珑之人,况且年轻是跟在太皇太后身边几十年,什么事情都可以看的真真的,于是笑道:“你们几位都不错,尤其是德妃,温良贤德,待十三比亲生儿子还亲。老四,老十四都出息了,弘时弘昌两位孙子也教养的很好。”

  四爷虽然不满母亲待自己不如待十四亲厚,可是对母亲的敬重没有丝毫的折扣,听见老佛爷夸奖自己的母亲连忙上前谢恩,反观十四还要母亲使眼色才上前来。德妃娘娘看十四的神色,就像看一个不会走路的儿子那样体贴怜惜,对四爷却只像是对臣子一般微微额首。

  看着他们母子,无端想起辛弃疾的几句诗词: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可见喜欢一个人全然无有正理,与那人的才具与做派也无关系,勤劳拘谨,一本正经的儿子往往无有顽皮无赖的儿子招人疼惜。

  老佛爷却对四爷青眼有嘉,亲切的询问了他府里两位小阿哥的近况,听说都好,甚是欣慰。交待德娘娘:“德妃,老四家子嗣单薄,可喜这下一次德了两个小阿哥,你要多关心关心,他三十好几的人了,府里就四位妻妾,李氏又病了,两个小妾又刚刚生养,就剩那拉氏一全乎人,那里服侍得了,你费心在这界秀女里挑个合适的给老四放屋里,一则可分分那拉的担子,二则也可多添子嗣。”

  那拉见点到自己,连忙恭顺的上前来回话:“老佛爷既有这等意思,孙媳现有个合适的人选推荐。”

  老佛爷微笑额首:“真是个明理的孩子,你且说说,你看中哪家的女儿?”

  那拉回奏说:“就是连遐迩的二小姐,八月新进的秀女,现在额娘宫里当差。她年初来京参选时就借住在我们府里,那孩子眉清目秀,知书达理,我看着就是个有福气的人,与我也对脾气。”

  老佛爷询问德娘娘:“那年氏在你宫里当差,你看着孩子可好,你如果看着合适,今个就让那拉带了回去,给老四作个屋里人。至于名分我与皇帝商量了再定。”

  德娘娘听那拉提年如玉的名字,大惊失色,笑嘻嘻的十四也是一脸恼怒,娘娘岂能不惊,据我所知十四为了拉拢年家,已然在年氏身上下了不少工夫,年家对他们也是乐观其成的态度。

  德娘娘先前已经默许了十四两人的关系,只等一个合适的机会就明言正顺的给他们办婚礼了,可是眼下杀出个“程咬金”四爷。

  老佛爷等了半天不见德娘娘回话,有些奇怪:“怎么?那孩子有什么毛病?或者八字不好?”

  德娘娘不能说不好,那样年时不能跟四爷也就不能跟十四爷了,可是她也不能说好,说好年如玉马上就成四爷得人了。德娘娘犹豫再三才回答老佛爷:“回额娘的话,如玉那孩子好到是好,就是年纪太小,今年才刚十三,我在想我宫里的哪个大点的丫头合适,所以回答迟了。”

  四爷对事情的前因后果有所知晓,见自己的额娘不帮自己,也觉得无趣,是以主动回绝老佛爷:“孙儿谢皇阿奶关心,既然娘娘说不合适就作罢,也不必费心再选了。孙儿已经三十四了,那孩子才十三岁,岁数实在不相配。我屋里的人已经够了,况且孙儿已经有了三个小阿哥,孙儿知足了,请老佛爷收回成命。”

  四爷的意思很明白,他是告诉自己的额娘,要么就年如玉,要么就算了。再费心思,自己也不领情了。

  老佛爷不以为意:“什么岁数不配?你是堂堂大清朝的理政王爷,她一个小丫头片子,配你有什么委屈的?年纪小点暂时不圆房,放在书房断个茶倒个水,伺候笔墨,等过个两三年再行婚配就是了。这事就这么定了。”

  四爷与那拉两人连忙叩头谢恩,我仔细的观察那拉的神情,竟然没有丝毫的嫉妒,我心理暗暗佩服,果然是当国母的料子,度量不是一般的大。

  其实年如玉的事情,那拉跟我提过,他也知道如玉与十四的关系,知道走德娘娘的路子不通,想让我在老佛爷面前吹吹风。估计是四爷给她灌输了上次师父制定的拉拢人才的方略,那拉贤惠,对夫命一向惟命是从,今天得了机会,哪肯放过,所以拼了得罪婆婆也要帮助丈夫。

  尘埃落地,德娘娘一脸无奈,十四乃至八党是一脸的不忿,四爷夫妻联手,不经意间,轻松的化解了八党挖墙脚的计谋。成功的为自己帮存了未来的抚远大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