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285怎么谢





  司风长老老脸放光:“里面小点无所谓啊,吴使君请看这两侧,沿山势下来,都颇为险峻,只要修上几个关卡,或者干脆修上两道城墙,中间这十多里长的河谷便谁也进不来了,我族可依山而居,沿河而种,若有强敌,往山上一退,敌弱我打,敌强放水,比飞云关只强不差。”

  其他三大长老个个点头,兴高采烈的满山踩点,商量何处修墙,何处建卡,颜如雪陪在吴不赊身边,脸上的笑,灿烂如山花,看得吴不赊发呆。

  “哥,谢谢你。”

  “怎么谢?不会就一句空话吧,要不亲个嘴儿?”

  香吻没捞到,捞到一指掐,吴不赊嘟起嘴,颜如雪咯咯一笑,甜甜蜜蜜的吁了口气:“族人有此一地,再不必我操心,从此以后,我就真的只要安安心心做你的傻媳妇儿了。”

  这话吴不赊爱听,乐得下巴差点砸断脚面子。

  云州遗族沿山建卡修墙的事不急,事实上,有了先前对赵国那一仗,楚王已经非常清楚的知道云州遗族的背后是吴妖王和他的百万兽兵,在赵国再起大军打败吴妖王之前,楚王无论如何不会来打云州遗族的主意,而在西南这一块,楚国不动,谁又敢动一动?

  所以这会儿最主要的,是全力准备迎接赵国必然的进攻,确实是必然,几乎是在云州遗族接手双象口的同时,天帝的诏令也下来了,对吴不赊严加斥责,说他持功而骄,无法无天,居然率兽兵残害人类,令他即刻解散兽兵,自缚去西岳府请罪,否则天兵一至,定要他粉身碎骨。

  天兵是没有的,即便下界各国掏了军费,那万把腐败到了根子的天兵天将也打不了仗,能出兵的,还是只有赵国和他赵国的属国。

  当然,天帝的诏令不止是发给赵国,是发给人界各国,令天下诸候共讨之,可这种费力不讨好又跟自己没什么关系的事,谁管啊,口头上到是喊得热闹,出手的没有。

  到是南岳帝君奉天帝诏令,撤了吴不赊的职,下令通缉,可私下里南释权却和吴不赊称兄道弟,带来十七王子和南岳帝君的话,都是一个腔板,往死里打,咱们支持你,打得越厉害,就越有办法。

  吴不赊也知道拳头硬才是真道理,云州遗族的事一了,即便动身回追风城,叶轻红九斤丽象斧几个自然是要跟去的,颜如雪本有些害羞,如果吴不赊不是公然说她是他的女人,那无所谓,可这么大喊大叫天下皆知了,却又没拜堂成亲,这么跟着去就有些羞人了,可架不住吴妖王死皮赖脸,只得随行,后面跟了个尾巴,是驼玉儿。

  上山,众妖接着,追风城越发是热闹了,多了很多人,更多了不少辅面房屋。

  算时间,吴不赊离山去象南城到回山,前后不过个把月时间,这追风城几乎就变得不认识了,变化之快,让人瞠目结舌。

  甚至旧城墙都给拆了,没办法,先前的老城太小,容不下这么多人,新城却还没开始建,一个月时间,狈有计和乌静思定了三次墙址,结果都推翻了。

  因为进城的人,每天都是翻个跟头往上长,人啊,就是这么一种爱跟风的动物,先前说城里是妖怪住的,除了那些要钱不要命的家伙,没几个人敢进城来住,现在说法不同了,妖怪是仙子收服的,而那个妖王也不是妖,是佛前伏魔罗汉转世呢,仙子和罗汉,当然是我们人类这一边的。

  至于妖怪妖兽兽兵,那都是仙子和罗汉收服的给我们看家护院的,就象那看门的狗,耕地的牛,还好,没说是养肥了等着过年的猪,着实给面子了。

  但主人翁的心态不同啊,没说主人怕看门狗的,更没有牛住主宅而主人睡牛棚的理,所以进城就是理所当然的事,也因此当狈有计把新城的规模大略指给吴不赊看时,吴不赊张开嘴半天没合拢来,这新城的规模,居然比山下的双余城还要大上一圈,最少可容五十万人口,它也将是未来追风国的王城。

  吴不赊发了半天愣,脑子才重新转起来:“这要多少钱、多少人、多少年才能建起来啊?”

  “大王不必担心,很快的。”狈有计呵呵笑:

  “钱是要花不少,但要看怎么算,钱花出去,至少养活了人,不让他们白吃饭,要的物资多,来做生意的人就多,开的店子多,我们收的税也就多了,然后各种产业也借机兴盛了起来,要铁便要开矿,要匠人,要辅子,要砖便要窑要工人,那么多人要吃要穿,衣服布料菜蔬,哪怕就是小小的针钱,都要有人做才行,这样就又可以养活人,我以前也只知道建城就是花钱的,后来才知道,建这一个城,是可以养活很多人成就很多产业的啊,可以这么说,这个城建成,我追风国的各种产业也就配套成功了,以后做任何东西,都不要出山。”

  得,追风国直接出来了,吴不赊也没心思问这个,关心另一件事:“人呢,有那么多人吗?”

  “哪会没有人?”狈有计呵呵笑:“现在每天进山的人,最少一天也在一万五千人以上,多的一天有两万多呢。”

  “每天都有?”吴不赊大是奇怪:“难道消息在山下没有传开?”

  “就是传开了啊,听说大王是罗汉转世,与颜仙子是前世仙缘,收服妖怪只是替百姓尽力,大王与颜仙子镇着,妖怪再不会害人的。”

  狈有计嘻嘻笑,不过一看吴不赊脸色,他马上知道自己是误会了,哦了一声道:“大王是说天帝那个诏令啊,早传开了,都知道,可那又怎么样,赵国还想提兵来打,穷搜国内不说,也在众属国拼命搜括,而我听他们说的,王要一两银子,到郡里至少就要刮十两,再到县里至少就要刮出二十两来,层层过手,这么一刮,老百姓哪有活路,家破人亡的数不胜数。

  而在我追风国呢,不论建城烧砖开矿打铁又或修路开渠恳荒,只要有把子力气,就能挣条活路出来,便是女子,上山采野菜,下河捞渔虾,有手艺的织布纺纱,没手艺的哪怕去别人家帮佣,只要肯做,哪里不讨碗饭吃,实在是那些老病不能动的,每天也有两顿救济,这么些日子,每天这么多流民进山,我们追风国就没饿死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