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掌中物第75节(1 / 2)





  作者有话要说:

  第七十五章

  仿佛过了这一个年关, 原本中立不语的一批人,也突然看谢尘不顺眼起来。

  “陛下,吏部左侍郎谢尘身为朝廷命官, 圣上钦点科举主考官,不仅以权谋私,以势压人,更是在上元节灯会上当街纵马, 引得民怨纷纷, 如此品行不端之人, 如何堪为六部之首的吏部侍郎!”

  “陛下, 不处置此人, 必然会让天下士子心凉,百姓民怨沸腾,有损朝廷威仪!”

  陆续有大臣出列,将矛头直指谢尘。

  当然, 也有为谢尘辩驳的人,只是这部分人到底是少数,声音很快被淹没再大片指责声的浪潮中。

  “陛下, 此人心机深沉,一直靠花言巧语迷惑陛下, 实则在朝中大肆扶持自己的势力, 提拔无能官吏,去年越敬泽被他谏为江西总督, 结果救灾不力, 导致江西官场一片哀怨之声, 只是被此子强行敷衍过去!”

  元康帝坐在大殿最上首的位置上, 看着下面不断出列弹劾, 要求严惩谢尘的大臣,面沉如水。

  等到下面的人都说的差不多了,他才威严道:“谢侍郎,你可有什么要说的。”

  谢尘神色淡漠从队列中走出来,看不出丝毫情绪,仿佛被满朝攻讦的人不是他一般。

  高挑的身量,略显苍白的俊秀容貌,将一身朱红色官袍穿出一种倜傥风流的味道,与满朝耳顺天命之年半老须白的官吏对比鲜明,很难不让人从心底膈应两下。

  “各位大人所说之事,微臣并不知情,唯有当街纵马之事,实乃臣的妹妹生了急病,人命关天,无奈之下才让侍卫在两旁开路,也并未伤及无辜,还请陛下明察。”

  谢尘声音低沉清润,不疾不徐,让人听不出他此时所思所想。

  “诡辩之言,无耻之尤!”

  中年虚胖的御史站出来,玉带在他挺着肚子见勒出一道沟壑来,他双手呈上一份奏本,情绪激昂。

  “此乃江西巡抚太监吴征,江西布政使罗成文联合江西数名官员联合写的弹劾奏章,里面有写到谢尘为越敬泽一事在江西铺排甚久,在越敬泽贪墨赈灾粮款后,不仅不对其进行严惩,还试图蒙蔽陛下,请陛下下旨彻查此獠!”

  元康帝从太监手中接过那奏章翻开看了一遍,脸色愈加莫测,片刻后,他将奏本掷到地上。

  “吏部左侍郎谢尘,既有年前翰林院编修转告,后又上元节当街纵马,如今更是一省官员联合弹劾,不论如何,都该查你一查了。”

  元康帝沉声道:“即刻起,罢免谢尘吏部左侍郎一职,移交刑部,由刑部,大理寺,都察院三司会审,数案并查!”

  皇帝金口一开,朝中顿时一哗。

  所有人都没想到,这一次元康帝竟然没像之前一样和稀泥,将事情敷衍过去,或者继续拖延时间,更没想到的事,竟然会因此就将谢尘免职下狱。

  毕竟所有人都清楚,谢尘算是从龙之臣,当初元康帝还是个不起眼的皇子时,谢尘便已跟在身边。

  后来元康帝登基,谢尘更是扶摇直上,坐上了吏部的头把交椅,圣眷之隆,就连三朝老臣的沈太傅都不得不避其锋芒。

  可如今,元康帝居然下旨将谢尘免职下狱,所有人都嗅到一丝风雨欲来的气息。

  这位外貌出众的年轻权贵,难道真的就要栽在这了吗?

  更有些政治嗅觉敏锐的,仅从江西官员弹劾的奏章中提及的江西巡抚太监吴征,联系到了当今太后的身上。

  这戚国公府不是和谢家是姻亲么,太后怎么会在这时候落井下石?

  这一切来的太快,就连很多弹劾谢尘的人,原本都是在等着和元康帝扯皮,却没想到元康帝这次如此干脆利落的就罢了谢尘的官。

  很多人反应过来的时候,谢尘已经面色平静的将官帽摘了下来放在了地上,跟着进来拿人的禁军离开了大殿。

  大殿中的众人看着他的背影,静默无声。

  ·

  戚国公府。

  一大早上戚国公早早就起了,一旁的薛氏忍不住抱怨。

  “你这又是怎么了,从昨晚起就心神不宁的?”

  戚国公横了她一眼,又看了看天色,没说话。

  直到午时,薛氏开始吩咐摆饭,很快何姨娘带着戚白芷也到了。

  正月里这段日子,何姨娘经常带着戚白芷到嫡母薛氏这屋里来用饭。

  各式菜肴满满登登摆了一桌,何姨娘立在薛氏身边伺候着她,戚白芷则是看了戚国公一眼,见他似有烦心事的样子,便按下心中疑惑没出声。

  上元节后的第二日,她便已经得到消息,白歌不知什么原因早产,一个已经成型的男孩儿胎死腹中。

  初得这消息的时候,戚白芷心中得意极了。

  她觉得自己与戚白玉那个蠢货比起来,手段不知高明了多少倍,几乎是不被任何人察觉的就除掉了一个祸害。

  虽然戚白歌活了下来,让她有点不爽,但是没了那个孩子,她也就失了最大的依仗,也就不足为惧了。

  只是那日回来后,戚国公的脸色一直很难看,对谢尘也颇多怨怼,倒是让戚白芷有些忧虑起后续的事能否顺利起来。

  正这时,只见一个小厮急匆匆的跑到门外,道:“老爷,不好了。”

  薛氏最先不悦的叱责道:“出什么事了,怎么能在内宅里也大惊小怪的嚷嚷!”

  戚国公没理会妻子,只是立刻站起身道:“可是今日朝会上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