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二十章 一鸣惊人的古大夫(2 / 2)


沈妙歌和郑大将军有些不太适应此人的变化,一时间都没有放松下来;不过映舒的举动,还是让沈妙歌和郑大将军分心分神。

虽然看到书生的确没有什么举动,郑大将军示意沈妙歌和映舒说话,他来看着这个书生:他们不能放心。

沈妙歌上前扶起了映舒来,不过他知道旁边的人很多,并不想引起旁人的猜疑来,便道:“爷来了,你和姐姐还好吧”他有太多的话要问,不过最后只说了这么平淡的一句话。

映舒此时也明白过来,她连忙起来道:“姐姐很好,她刚刚产下了一个儿子;你、你们还好吧”这十个月左右的分别,她和红袖和沈妙歌等人的思念、担心也是同样的。

沈妙歌点头:“都很好、都很好。”他的眼睛湿润了,因为他听到了一句他愿意用这一生所有的一切来换的一句话红袖,还活着

那书生听到映舒和沈妙歌的话后,面对沈妙歌和郑大将军不但没有了丝毫的敌意,反而多了几丝不好意思。

映舒并不知道身后书生的事情,她起来之后和郑大将军重新见礼,口里所称便是“爷”:这在一些地方的方言中,就是父亲的意思。

郑大将军扶起了她来,不说其它只看映舒脸上的那道伤疤,他也知道这个丫头为了保护红袖,舍出什么来;他老眼之中也泛出了泪水来,只是却不想让人看到微微偏头:“你们、受苦了。”

他再也不能多说出一个字来,再说下去,他怕自己真会泪洒当场;他在心酸心疼红袖和映舒受过的苦时,同时还是很高兴的:不止女儿还活着,并且还添了孩子。

村子里的人不用说,也知道这是红袖二人的家人到了,终于寻到了他们;众人在一旁也替这一家人高兴。

映舒又对着村里人施礼,言明这是她和姐姐的父亲与她的姐夫;她们姐妹遇险之后,终于寻到了她们姐妹。

村子里的人道贺之后,便让映舒快带着沈妙歌和郑大将军回去。

沈妙歌听完映舒的话后,便好像有些呆傻,脸上的神色有着爱怜、也有着心痛:袖儿当时有了身孕

当他想到红袖一个带着身子的人,被人追杀十个月左右,他的心中已经不知道是什么滋味了,也辩不出是痛还是苦来。

“你,应该快去看看尊夫人;她刚刚产子不久,可以说是刚自鬼门关前回来。”书生开口了;他不是有意要吓沈妙歌,妇人临盆哪一个不是半边身子进了的鬼门关的。

此书生当然就是古大夫。他一开口,映舒才注意到他,微微一吃惊:“古大夫你怎么来了”在她的印像中,古大夫可是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

古大夫摸了摸鼻子:“嗯,那个,嗯,左右无事,我便跟过来瞧瞧、瞧瞧。”

映舒也没有再追问,这些对她来说并不重要;如果不是见到沈妙歌和郑大将军过于激动,她现在就会怀疑古大夫了,一个文弱书生,怎么可能到她身边而她却不知道呢。

沈妙歌听完映舒的话,也就明白这个书生是为什么会在了:一定和红袖要临盆有关了;他对着古大夫抱拳行礼:“多有偏劳,在下谢过古兄。”

古大夫连忙还礼然后相让:“那,在下为伯父和兄长引路”他的脸皮很厚,刚刚还想要立毙沈妙歌和郑大将军,不过两句话的功夫,他便开始要攀亲了。

沈妙歌和郑大将军也是心情激荡,所以并没有往深里想,只是谢过古大夫,和映舒一起急急的向村里走去。

一路上,沈妙歌、郑大将军和映舒都有很多的话要说,但是因为有一个古大夫在,所以也只能忍下了;而古大夫的话并不多,也没有问起沈妙歌和郑大将军的姓氏来:他是什么也没有询问。

沈妙歌和郑大将军对于古大夫还是有戒心的,对于他们来说,古大夫就是一个来历不明的人:如此高明的武功,为什么会窝在这小山村里做大夫呢

直到大门前,映舒才发觉不对:“你怎么跟得上”她因为心急,所以一离开村里人的视线,便走得飞快;沈妙歌和郑大将军跟得上没有什么可奇怪的,但是古大夫跟得这么脸不红、气不喘的,便很奇怪了。

古大夫一笑:“先进去吧,我想你的姐姐现在已经很着急了。”

屋里的红袖,已经听到了大门传来的万乱脚步声,她的脸色都些泛白:难道,暗卫们真来了来得还真快啊

她把枕下的剑抽了出来,孩子已经抱到了床里边:就算是死,她也要拉个垫背的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