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74章(1 / 2)





  侯氏吓得不行,守在萧嬅身边,萧嬅昏沉中察觉到用人在不断擦拭额头,她强行睁开眼,眼前也是模模糊糊一片。

  “好四娘。”侯氏握住萧嬅的手,“有阿姨在啊。”

  “……”萧嬅闭上眼。

  “四娘病了?”常氏坐在宽敞的坐床上,听着阿昌的话,她懒洋洋的靠在凭几上,一旁是洗好的葡萄。葡萄颗颗饱满可人,上面还带着点儿水珠。

  “是的,听那边院子里的人说,我们三娘子出事一天之后,那边的四娘就开始不好了。”

  “心里有鬼吧。”常氏自己也是一个母亲,若是换了平常绝对不会说这样的话,但是女儿自己都确定了,常氏完全对四娘同情不起来。

  那个母亲能对要害自己孩子性命的人能够好心起来?

  “常娘子。”阿昌听着有些莫名其妙,这里头的缘故她也不知道。

  “……”常氏靠在凭几上,“让人去那边问一句。”

  “常娘子,竟然不喜欢那边,何必再派人去问呢?”阿昌想起外头的日头就痛苦,这夏日里也就凉快了那么几天,如今又热起来了,派人到那边去少不得又是走的满头大汗。

  “怕甚么,又不是你去。”常氏没好气的说道,“五娘两个身边的人挑好了么?”

  两个孩子身边的侍女仆妇失职,被发回去,至于被卖还是被发配去做浣衣这样的活计那就不是常氏关心的了。反正从来不缺人使唤,尤其有了这么一档子事,后来人也应当谨以为戒才是。

  “管事娘子已经将一切都安排好了。”阿昌答道。

  “嗯,三娘好些了没?”常氏问。

  “三娘子好了许多了,毕竟身体底子三娘子要好上许多。”萧妙音在宫中是被精细调养的,这会受了凉肚痛,可是身体底子到底在那里,好起来也快。

  “那就好。”常氏听到女儿好多了,终于面上露出一丝笑意来。

  猫儿年纪最小,也时不时的去宫中,去见天子。

  太皇太后摆明是要学邓綬,坚决不肯归还朝政,皇帝已经领教过这为嫡祖母的手段,不想再去试试东宫的耐心。朝政基本上不这么沾手,他看着朝堂上汉化改革在太皇太后的主持下如火如荼。

  东宫的才能其实并不输男子,当年先帝年少,权臣肆意妄为,太皇太后被宗室请出来主持朝政,一番恶斗肃清朝野,太皇太后也干脆就抓住机会临朝称制。

  到如今也有二十来年了。

  二十来年的朝堂积累,的确不是能够轻易撼动的。

  拓跋演放下手里的弓箭,他手指在一旁早上祭祀撤下来的羊骨上一弹,顷刻间那枚羊骨在他的指下碎成几块。

  那边猫儿一件射出,回头看到自己的兄长竟然将一块羊骨弹碎,立刻抖了抖。

  他年纪小,但不代表什么都不知道。拓跋演的年纪不管是在汉人还是在鲜卑人里早就算的上是个成人了。

  就连汉人,十五岁的人也该娶妇开始谋求功名。可是兄长到这会还是每天读书上朝然后习武,至于权力是没粘半点边。

  猫儿知道兄长表面看起来和他们这些弟弟吃喝玩乐,其实还是想让东宫放心罢了。想起东宫,猫儿又想起萧家的那一档子事来。

  萧家到底是乌烟瘴气到什么地步,家里和个妖怪洞一样,同样的事放在别人家根本是难以想象的。

  猫儿纠结了一会,过了会还是走过去,“阿兄,三娘怕是一段时间回不了宫。”

  “这个我知道。”拓跋演从毛奇手里接过水囊,水囊是草原上惯用的样式,宫廷中汉化很重,不过还保持着一些鲜卑的习惯,每日宫中也会演奏鲜卑乐。

  他前一日派人去接,前去的中官回来禀告说萧家三娘子生病了,恐怕不能回宫。

  生病的人是不能入宫的,若是隐瞒病情,还会被问罪,拓跋演为了此事,还专门派去了太医署的医正为萧妙音进行诊治。

  “不是,三娘这事有内情。”猫儿想了想,这件事若是告诉燕王或者是萧大,对方恐怕也不会高兴。毕竟这是家丑,就是鲜卑人也不爱家中出这种事。

  可是日后三娘是要入宫的,阿兄到时候还是三娘的夫君,照着太皇太后的做派,兄弟几个恐怕都少不了一个萧妃,但是……

  “内情?”拓跋演听到猫儿这么说,眉头紧蹙,“怎么回事?”

  猫儿赶紧将萧大生辰那日的事说了,他也不知道推人的到底是谁,毕竟小娘子们身上穿的衣裳多数是襦裙,除非和萧二那样直接穿南朝的杂裾,不然猫儿还真的分辨不出。他对小娘子的衣饰真的一窍不通。

  “……”拓跋演听到后来,眉头蹙起来,他知道萧家家风不成样子,没想到竟然到这种地步。

  “大兄,说起来也怪,三娘这么三四年,基本上都在宫中,就算结怨也不会有多少空闲啊。”猫儿说完自己都觉得奇怪,这家里姊妹们斗成乌鸡眼,他以前也听那些暴发户的寒门里头有这种事。

  家中姬妾甚多,庶出儿女也多,然后阿爷一走,底下的兄弟姐妹就开始争红眼,更有甚者兄弟之间动手闹出人命来都不稀奇。

  “人心险恶,谁知道。”拓跋演手握紧,屈起的手指在案上轻轻敲了两下。猫儿还记得被他一下弹碎了的羊骨,下意识的就躲开了点。

  “阿妙知道是哪个做的么?”这种寒门内的丑事,若是被外人知晓恐怕是全家颜面丢尽,拓跋演自己根本就不在怎么萧家的名声,不过太皇太后还在那里,多少顾忌两分。

  “看样子,三娘应该知道谁。”猫儿回忆了一下那会萧妙音的神情,听自己描述完之后,她那会眼睛里露出震惊来。“看她那样子,可能那人连她自己都没想到。”

  “她家里和个狼窝似的,早知道还不如干脆就让她留在宫里算了。”猫儿对着拓跋演嚷道。

  宫中行事均有法度,就算是宫人中官犯了事,也有有司去处理,阴私事虽然也有,但这妹妹推姊姊下水的还真是……让人意想不到。

  “你当我不想?”拓跋演抓过巾帛将额头上的汗珠给擦了。天热,动一动浑身都是汗,“太皇太后还没让中书省准备诏书,她还是萧家女,家里阿爷阿兄生辰,不回去实在不像话。”

  “诏书?”猫儿眼珠子滴溜溜的转得飞快,“阿兄还真的想要立三娘做皇后?”

  “……”拓跋演看白痴似的看着猫儿,“你说呢?”

  猫儿立刻讪讪的不开口了。

  说起来拓跋演这年纪,平常的鲜卑贵族少年在他这个时候连儿子都有了,偏偏太皇太后还没有给他成昏的意向,侄女都送进宫三年了,也不知道东宫到底是怎么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