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八十四章:募兵(2 / 2)


何为堑壕?

堑壕是个募兵阻止,起源于一战时期在欧洲当炮灰的华人劳工军团。

因为当时华人劳工军团在英军中几乎没地位,所以,劳工中有一个中医站出来成立了一个中华自助会,帮助华工争取自己的合法权益,虽然作用也并不大。

不过当时这个中华自助会却大大鼓舞了在一战战场上卖命的那些华工,让原本如同散沙一般的中国人凝聚了起来,甚至还在某些特殊的时候争取到了英军给他们发放武器。

在一次防线突击行动中,德国的一支小队从浓雾之中突然出现,这支戴着防毒面具,胸前装有钢板护甲,手持伯格曼冲锋枪等自动火器的突击队打了英国人一个措手不及,险些全歼英军的火炮阵地。

在这危机时候,原本只是搬运弹药的华人劳工干了一件让英军目瞪口呆的事情——六名华工,在只持刺刀、匕首、铁铲等冷兵器的前提下,潜伏在堑壕各处,捕杀了整个德军突击队。

那场战役结束后,英国指挥官发现,那六名华工虽然死了三个,但只是付出这么细微的代价,就将那支二十人,并且全副武装的德皇陆军突击队全歼。

而英国军队在这次防线突击战中,死伤却接近了一百人。

那种战损比在当时的战场上很罕见,所以,那个英国指挥官对中华自助会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他将情况迅速上报,希望能够正式组织一支名副其实的华人军团。可是,英国人看不起中国人,觉得中国人只是一群矮小软弱的家伙,驳回了他的请求。

战争结束后,劳工会很多人回来后,在山东某处建立了一个自己的村子,因为战乱的关系,他们总被军阀、土匪欺压。无奈,这群人只得重新拿起武器,不过这次不再叫中华自助会,而改称为堑壕。

之所以叫这个名字,是因为他们在那次战役中,以堑壕作为依托和掩护而一战成名。

后来,堑壕发展成为了一个地下募兵组织,用西方的说法就是雇佣兵,拿钱办事,谁出钱就帮谁杀人,亦或者攻城掠地。堑壕的募兵都是以中药材为代号,为纪念建立中华自助会的中医,平日内则穿着中山服。

而穿中山服的原因在于孙中山先生早年学医,后来弃医从政,虽然行医和革命的目的都是救人,但行医却能救少数的人,而革命却能救亿万大众。

这支募兵组织也积极参与了后来的反侵略战争,可惜人数太少,并没有展现出原本应有的实力,后来国共内战期间,堑壕逐渐销声匿迹,因为他们的宗旨很简单,那就是中国人不打中国人,到解放之后,因为和平,国家安定,堑壕逐渐退出历史舞台,直到改革开放后,这群人才又重新活跃起来,但基本上做的都是保镖的工作,也有少数在国外开设保安公司,为海外华人提供服务。

而在国内,堑壕提供的也只是单纯的保镖工作,而且绝对遵守法律,不携带任何致命性武器,但可以视佣金等级提供不同程度的支援。

下午,唐舍与贺晨雪到达机场,两人站在出口处等着的时候,贺晨雪向唐舍解释道:“这次我选的是甲级安保级别,堑壕会提供全方面的支援。”

唐舍问:“听起来,人数不少。”

贺晨雪摇头:“不,我说了,只有一个人。”

唐舍纳闷:“一个人怎么叫全方面的支援呢?”

贺晨雪看向出口:“堑壕的信用度是很高的,他们只要说一个人够用,那就够用了。”

唐舍也好奇地看向出口,很想知道堑壕派来的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不久之后,有乘客从出口中陆续走出来,唐舍仔细观察着人群中的每一个人,所有人都平凡无奇,没有一个符合他想象中堑壕佣兵的模样。

忽然间,有人从后面拍了下贺晨雪,一个男子的声音也随之传来:“请问,您是贺晨雪贺小姐吗?”

贺晨雪与唐舍转身,看到身后站着一个背着挎包,戴着眼镜,模样斯斯文文,年龄看起来不过二十四五岁,还满脸微笑的男子。

这就是堑壕的募兵?唐舍打量着这名男子,觉得怎么看都不可靠。

贺晨雪问:“你就是白芷?”

白芷笑道:“对,我就是白芷。”

贺晨雪与白芷握手后,介绍唐舍道:“这位是我朋友,唐舍。”

白芷和唐舍握手点头后道:“需要看护的人在什么地方?”

贺晨雪道:“我已经按照你们的要求把详细的资料整理完毕了,马上就传给你,现在我们带你过去。”

白芷道:“不用了,我自己去。”

唐舍问:“为什么?”

白芷道:“让任何人发现我与你们一起出现在VIP的附近,都等于是暴露我的身份,你们请放心,我一定会在约定的时间内保护好VIP的安全。”

白芷说完转身就走,没有任何废话,而且很快隐入人群中消失不见。

唐舍看着远处道:“普普通通呀。”

贺晨雪笑道:“那你以为堑壕的人应该是什么样?电影里那种?一出现就引得所有人的注意?”

唐舍摇头,可接下来回到停车场发生的事,让唐舍对这个白芷改变了看法。

唐舍和贺晨雪回到车上之后,打开车门,却发现在车后座上被捂嘴蒙眼双手还被反绑住的艾志文。

唐舍惊讶道:“艾志文?”

艾志文不断发出“呜呜”的声音,唐舍和贺晨雪正纳闷是怎么回事的时候,贺晨雪的手机上收到一条白芷发来的消息——跟踪你们的人已经放您车上了,这是附赠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