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56节(1 / 2)





  “哪里哪里,陈大人正值壮年言老,真是羞煞阿沛了。”

  依着梁朝律法四十几岁的陈大人正是在官场上大展拳脚的时候,要再过二十年才致士呢,不过同二十几岁的江沛比起来是有些年岁大了些。

  后面还有马车,陈大人的车辆自然不能停在路中间太久,何况如刀子般的寒风透过车帘空隙吹在人脸上,真叫个冷。

  两人分开后,江沛突然觉得自己也该置办辆马车,别的不说,现在家里有两个孩子,没有车马去哪都不方便,又不是买不起。

  虽然闷声发大财的感觉很爽,但生活质量也需跟得上,挣那么多钱就是为了享受的,到时候问问徐才,军中淘汰的有没有好一点的战马,通过关系买一匹。

  到曾经办公地方的途中,江沛发现宫城中的人忽然多了很多,大家脚步冲冲的各自忙碌着,以前的装饰摆设都换成新的,道上的积雪已被清理干净。

  待一拨人从祁越理事的殿里出来,宦官传话让江沛他们进去,祁越见了大家后,言明最近宫里事多。

  但政务需得有人理,不然国内又要陷入混乱无序中,为了办公方便,让他们先搬到知州府衙工作,那里已有他们的上司在等着给大家分派任务。

  见宫中的情形,以大家的政治敏感性猜到祁家可能在为登基称帝做准备,因此对于折返回府衙办公,不敢有任何怨言,反而面上露出兴奋激动的表情。

  知州府衙很大,除了他们,还有不少其它官员,很多都是生面孔,不过明显不与他们一处的。

  在侍从的引导下大伙来到一处宽阔古朴的厅堂,厅堂里还有几位官员,看样子应该是他们的上级了。

  其中一位年纪最大的上司面色端肃的交代他们要尽快把从长平加急送过来的各府城的户籍赋税还有田产的情况进行审阅,阅完后不但要进行总结说明,还要写篇策论上交。

  江沛听到还要写策论,脑袋突然蒙住,自己只会写字算账,可不会做文章啊,连写策论的步骤都不知道,怎么下笔?这个上司以为人人都像他们一样参加过科考,中过进士呢。

  可上司根本听不到他内心的呼声,说完后,转而对身旁另外两位陌生的官员交待他俩给众人分派任务,之后捋捋胡须,离开了厅堂。

  知晓工作内容后,大伙心中都有了谱,看来祁家建立新王朝后,不出意外大家应该在户部任职了。

  为了得到能入上司的青眼,个个心中都暗自决定一定要把这次的任务完成的漂亮,到时上司一举荐,自己的官位比他人要高些,以后升迁快。

  江沛看到为他们分派任务的两位官员中,有一人觉得特别眼熟,于是把他从穿越刚来梁朝至现今,见过有印象的读书人仔细的回想一遍后,竟然发现他是当初自己服徭役时,在蒲河旁遇到的李明睿。

  不过人家好似对他没半分印象,走到他面前一副上官的严肃形象,不知道是不是巧合江沛被分配到蒲阳司,由于他们正处在蒲阳城,还需要另外整理蒲阳辖区有关地方税收的情况。

  值得庆幸的是年前他们已把土地和户籍这一块的任务给完成,剩下的只管各种税务情况就行了。蒲阳城辖区广,地理位置好,人口多,按理说各种赋税情况自然不错。

  可作为本地人,江沛对实际情况最清楚不过的,浦北平原地处季风气候区,如若水利条件不好,常常秋季的庄稼是要遭涝的。

  梁朝田赋采取的是春秋两季收,那相当于在灾荒年常常完不成税收,如果朝廷没有减免田赋的政策时,不交田赋是要受到刑罚的。

  当地百姓晓得这一情况,因此常常把夏收的粮食留着,用来交秋税,这样以来一年下来农户根本攒不到什么钱,刨除各种生活开销,更没什么积蓄,一辈辈的穷下去。

  如今站在梁朝开国皇帝的角度看,他的以商养农的政治策略还是有一定的可行性的。

  只不过有些操之过急,原本国内的商业和手工业还正处于萌芽阶段,未小心呵护其城长,便想着进行扼杀。

  结果非但农户的日子不好过,连带着商人在高税率的政策下,也是举步维艰,很多中小商户纷纷退出,不再经商。

  大商号想着如何偷税漏税,小商贩则经营不下去,整个国内的商业环境遭到破坏,自然商税的收入不理想,而且接二连三的自然灾害导致农田被淹,百姓生计被断,只能四处逃难,田税和人头税税收更是无从收起。

  梁朝作为一个统治不过二十来年新王朝,没有时间的积累国库自然不会很充盈,在错误的政策下无论是田赋、商税、市税或关税都没有达到皇帝预想中的要求,国力日渐衰落是个必然的结果。

  祁家上位可能情况会大大的不同,因为祁家作为经商世家,即使被梁朝皇帝抄家,但能在短短六年中东山再起,可见其隐藏的实力如此雄厚,积攒的家业多么庞大。

  有强大经济基础的朝廷,自然不会目光短浅的盯着商户的口袋,相信骨子里有着经商血液的祁家,会留给手工业和还未蓬勃发展起来的商业足够的时间,让其茁壮成长,那时才有可能达到以商养农,天下富足。

  第84章 江山定(七)

  忙碌起来时间过的飞快, 眨眼的功夫便到了正午,分到蒲阳司的有三位官员, 都是年前一起出公差的人,大家早已彼此相熟。

  江沛犹豫着要不要回家看看兰香和女儿, 可自己没有交通工具, 中午上司给大家留的休息时间不多, 往返时间不够。

  这时正好一起做事的两位同僚喊他一起到府衙近旁的馆子吃饭, 打消了他回家的念想。

  “还是咱们好啊, 不用再花费气力搬家挪窝, 不少人都在驿馆暂住呢。听一位知交好友说, 上面的人准备把府城向外扩建三十里, 另建几条街道, 不然这多人往哪住啊?只是不知道还能不能买到位置。”

  因知州衙门的官员突然多起来,连带着附近酒馆食肆的生意都好起来。三人找了个靠窗的位置坐下,悄声的说起彼此听到的一些传闻。

  不只是他们,整个酒馆里热闹喧哗, 食客们情绪高昂的讨论着蒲阳城有哪些新变化, 总结起来就是蒲阳向好,每天变得不一样。

  “听说云灵寺的檀缘山人到长平城外仔细看过风水了,说是龙气南移,蒲阳才是龙兴之地啊。”

  江沛听了这些谣传忍俊不禁, 他也不知为何祁家会舍长平而取蒲阳,可能是有其它方面的考虑吧,也或许真的什么山人说的龙气南移, 自己不就是个活生生的例子吗。

  想着自己不会写策论,等资料审阅完后,就要写总结和策论了,面前的这两位可是正儿八经参加过科举,中没中过进士不知道,但举人肯定是中了的,他们必定熟知策论的相关内容。

  于是趁着吃饭的闲聊时间,态度诚恳的向两人虚心请教,反正大家都知道以前自己只是祁家商号里的账房先生,连考场的大门都不曾踏过,只是走了狗屎运,勉强算是祁家的老人,有着从龙之功。

  “小江大人太过谦虚,于策论可能你不及我俩,可在算术上我们是比不得你的,明日我们每人给你找几篇范例你好好研磨一番,再照着作几篇,我和顾大人帮你看上一看。勤练习,时日一久,以后自然难不倒你。”

  为官者多数是人精,虽然祁越表现的丝毫不明显,但众人还是觉察到他对非祁氏子弟江沛的看重,导致一些人对他的身份产生好奇,通过各种渠道把他以往的事迹打听的清清楚楚。

  打听的结果很常见却很励志,概括一句话就是穷屌丝泥腿子逆袭记,不过和江沛一起共事几个月,不得不承认他算术确实比他们都好,工作效率高并且为人又低调不倨傲,很乐意同他交好,对他提出的这点小事情,自然会帮忙的,毕竟术业有专攻。

  江沛对同僚释放出的善意,欣然接受,为表示感谢,他主动出钱请他们吃中饭。最高上级离开后一整天都没在厅堂里出现过,只有杨明睿中途来过两三次,视察工作进展。

  大家要查看的资料是从长平户部的存档室里押调过来的,全都是梁朝户部的官员仔细认真的整理过的,其中还有详细的批注,因此虽然量多,却并不杂乱无章,重新整理。

  下雪不冷化雪冷,办公的厅堂里有木炭燃着,一点都不觉得冷。下工后看着大家一个个的接过小厮贴心递上来的暖手炉,躲进自己的马车里,踩着因结冰有些打滑的青石板路,迎着冷冽的晚风的江沛觉得口中发苦。

  作为一名从现代穿来的非土著居民,还没土著会享受生活,真是脑子秀逗了。